-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及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年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6.3
第I卷(客观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ò tǔ”。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集体劳作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其根本目的在于
A.禁封异姓王侯 B.加强控制地方 C.鼓励战场立功 D.安抚开国功臣
4.“汉字在古文字阶段只有横,竖、点和弯转;在定型阶段产生了撇、捺和方折”,至此“五笔”俱全。实现这一演变的关键性字体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5.《临安春雨初霁》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其中“深巷卖杏花”这种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南北朝 C.北宋 D.明朝
6.明宣宗打破禁令,把回复内阁“票拟”的“批红”权力,交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宣宗这一做法的本质意图是
A.牵制内阁权力 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太监素质 D.加强君主专制
7.某《竹枝词》云:“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该词描述的重大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8.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的结果。”“这场斗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特别值得珍视的是它……要求根据新的原则,重新平分社会上的土地和财产……使每个农民都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永远保持一份平均的财产。”这里的“它”应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某位美国学者认为,“通商口岸和其他港口中的大量外国企业也包括在清朝的新式工业中……但是,关键问题……是19世纪最后10年中中国人自己着手建立的新式工业的命运如何。”“最后10年”创办的新式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11.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12.1922年底,美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做了一次“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其中,孙中山得票最高的原因应该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积极倡导国共合作
C.提出新三民主义 D.实现“耕者有其田”
13.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曾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两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南中国出发时有8.6万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6000人……”。在此期间,这支军队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5.“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
A.国民革命中 B.九一八事变前 C.七七事变后 D.抗战胜利后
16.右面是美国某学者专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目录节选。其中,“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应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湘阴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 湖南省湘阴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市2016届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东城零模)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 青岛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 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训练(零模)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 湖南省郴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 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 青岛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 青岛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 云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测试历史 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