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明理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的明理学》课件

上 下 退 上 下 退 第 3课 宋明理学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合作探究 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归纳总结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 程颢、程颐 朱熹(集大成者) 理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理之源在于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 “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明道德之善, 不求科学之真 客观唯心主义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3)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王阳明(1472—1528)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归纳总结 ? 陆九渊 王阳明 心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认识论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合作探究 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合作探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