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第十单元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中国 《耕织图》 学习目标 1.掌握清初经济迅速恢复的史实,并理解其原因。 2.了解清朝工商业发达的基本状况,以及在商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商帮。 3.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 一 探究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 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1)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治理黄河水患修筑江浙沿海的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清朝开荒执照 推广的高产农作物 马铃薯 玉米 甘薯 花生 向日葵 2.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1)内地农业生产发达。 (2)边疆得到大规模开发。 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 二 探究点:工商业的发达 (一)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的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部门都很兴旺。清朝手工业比明朝更为发达,规模更大,分工更细。 佛山镇的铁器,景德镇的瓷器,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福建、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二)商业的发展 1.条件 (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水、陆交通便利。 《盛世滋生图》局部 2.表现 (1)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达,中小城镇蓬勃兴起。 (2)在日益繁荣的商业活动中,明清时期涌现 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比较有名的有晋商、 徽商等。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明清时期涌现的商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还远至海外,加强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一 三 探究点:人口增长 清朝康熙末年,人口超过 1亿,乾隆末年超过 3亿,道光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 常见的盐和化肥.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八节 溶液的形成与浓度.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单元 水的组成与净化.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十单元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九单元 元素、物质的分类 (共16张).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六单元 常见的酸 (共20张).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四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共35张).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五节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共60张).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ppt
- 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十二节 金属材料与金属防护.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