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对策分析
强化项目整合力度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襄汾县赵康镇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的调研
??????????????????????????????????? 刘全仁 1 郭忠民 2? 高霄毅 2 杨江滨3
?
襄汾县赵康镇地处临汾市西南边陲,全镇共有30个行政村,3.6万人,8.2万亩耕地,人口和耕地约占全县的十分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前,中低产田面积6.9万亩。该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以生产粮棉为主,素有“粮棉之乡”的美称。近年来,襄汾县农发办始终把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始终把实施农业调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土地治理先行、主导产业跟进的思路,连续四年,在赵康镇着眼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立足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破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难题,探索出一条项目整合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四年总投资3053.4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202.12万元,自筹资金851.3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47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78.9%,形成了以三樱椒、粮、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使全镇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科学规划、连片治理、为培育主导产业奠定基础
2003年,襄汾县农发办一班人依据赵康镇实际,确定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镇的思路。他们和镇、村领导一起深入实际,从农民想什么、做什么抓起,通过“一事一议”程序,以解决水的难题为突破口,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一是认真抓好总体规划。从长远利益出发,县乡村通过实际调查,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要求,在农林水机综合配套上,突出了“道路砂石化、田面平整化、灌溉节水化、方田林网化、种植区域化和管理科学化”,突出了规模连片、集中开发,突出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和实施了2004年到2007年度的赵康、北柴、赵豹、北王、义西毛五个项目区,基本达到了全镇形成农业综合开发镇的目标。二是以水为切入点,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四年来,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开源节流、挖潜配套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赵康项目区,新打机井39眼,修复配套30眼,架设输变电线路28公里。其次,先后投入劳力1.8万余人,动用各种大型机械25台套,动土方4.5万立方米,埋设输水管道1万余米,建蓄水池2座,从九原山引水,获得持续永久的水源保障。再次,衬砌渠道7.75公里,埋设管道158.16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1587座。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区缺水的难题。三是实施了综合开发。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四年来,为了克服山西十年九旱,夏季干热风的影响,栽植了杨树、柳树等21万株,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6万余亩;为有利于农机、物流畅通,新开整修机耕路71.89公里;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购置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27台套,配套机械19台套;同时改良土壤2.9万亩,推广优种小麦、三樱椒4.6万亩。
目前,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赵康镇农业发展已经产生了飞跃。项目区林网成片,农业生态条件得到恢复;水利工程布局合理,农田得到灌溉;科技推广得到落实,农民得到实惠。从引水工程看,北王村水资源贫乏,现在距引水点5公里,开闸后两个小时水就到了地头。西汾阳村铺设管道后,一样的水源增加浇地面积近千亩,较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优种小麦推广后, 北柴村粮食质量大幅提高。
二、确定产业、主抓服务、为实现两个目标搭建平台
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后,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破解农业效益低下的难题,加快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从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开始,县农发办和赵康镇党委、政府一班人, 着眼构建现代农业目标,精心谋划发展大计。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了发展主导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大镇向新型农业强镇转变的发展思路。经过摸索和实践,把主导产业三樱椒确定为继小麦、棉花之后又一“拳头”产品,直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路子。
一是抓典型示范,以经济效益带动千家万户。主导产业的启动,政府主要是服务,不能按过去命令式的惯例。开始他们抓住农民自发种植三樱椒的典型,总结经验和取得的效益,在全镇村级干部会上宣传。如赵雄村近两千口人,2006年种植三樱椒26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78%,单产27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亩收入5400元,除去投资400元,亩纯收入5000元。仅种植三樱椒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6500元。种植户段来源,全家4口人,去年种植三樱椒13亩,总产4000公斤,收入达7.85万元,扣除投资6500元,当年取得效益7.2万元,该户当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比没种植的户人均多1.4万元。通过宣传,项目区每个村都有了带头人,一户带一户,户户增效益,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