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学生的衔接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中学生的衔接教育

对中学和大学衔接 中学生转变进程调研与思考 中国网 | 时间: 2004-09-14 | 文章来源: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至大学阶段学生的调研,针对教育衔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列出中学与大学阶段的十项对比,分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冲突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七条建议;特别是强调在育人过程中,重视对衔接教育工作的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心理系统、精神系统、知识系统全面培养学生,切实把育人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关键词:教育追踪;打造人才;第一要务;心理系统;微观育人;完美人格 上个世纪,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①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② 我在20多年教育追踪研究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老一代教育家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尤其是近些年来,通过问卷等多种途径对初、高中至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调研,接触了许多学生、家长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应当引起社会及教育界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值得重视的困惑期 经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无疑是天之骄子。然而问题频频发生,自杀、辍学、犯罪……一件件恶性案例震惊了社会,令家长、教师痛心,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 学生面临的困惑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笔者走访过部分高校,与学生及从事思想工作的领导、老师接触过,获得的信息令人堪忧。如:“60分万岁”、“金钱万能”、“理想空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和不良的意识都危害着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考入高校,在知识衔接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滞后于知识的传授。他们思维活跃,控制力并不强;自认为长大,又缺乏独立自主能力。 客观说,他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比较复杂。改革开放,吹进新鲜空气,也有苍蝇、蚊子飞来。社会中存在着“畸形竞争”、“权钱交易”、“暴力色情”、“赌博毒品”、“学术腐败”等恶劣行为,尤其是在体制转轨时期,社会残留着封建意识,学生自身存在缺欠,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势必产生许多的困惑。 南方某高校心理协会做过一次调查,600名学生,有效问卷411份。结果52%的学生需要依靠别人,48%的学生惧怕失败,43%的学生在没人提示下感到自己既无才能又缺乏吸引力,43%的同学不喜欢竞争,48%的学生压抑自己……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应试教育迫使初、高中学校紧跟高考的指挥棒转,师生把目标放在夺高分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尚未解决,如“人生观”、“价值观”等,马上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困惑和错误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潜伏下来,积压在心头。思想的混乱,给今后的教育留下了隐患。 应试教育,往往重视成绩优秀的孩子,容易忽略其他的孩子,甚至有的学生处于“危险”边缘,如果得不到关怀和重视,悲剧往往发生。大学阶段,学生处于开放的前沿,学习氛围宽松,中外交流频繁,多媒体的教育手段,互联网的畅通无阻。这一切都给学生带来了实惠 —— 知识更新,思维飞跃,才华施展。但是,心理困惑没有解决,也会“丧失”这些优越条件。 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和深入调研,我对初、高中至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过对比,列出十项不同点。 “初、高中 — 大学”阶段的十项比较 初、高 中 阶 段 大 学 阶 段 班主任管理严格辅导员管理宏观 父母天天叮嘱家长远离校园 学习缺乏主动学习完全自愿 能力偏低单一要求能力全面 狭窄的活动空间丰富的大学校园 男女亲热——视为早恋男女搂抱——视而不见 书山题海高考备战课业轻松压力减缓 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开放式的学习条件 交往能力不必过强交往能力亟待改善 高考前充满紧迫无暇顾及其它高考后轻松悠闲心理坦然 上述表格显示,应试教育重分数而忽视能力培养,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奋斗的目标是高考成功。老师们在长期应试下摸索出一整套高考经验,“优化”方法,“精选”资料,延长时间,为考生做好一切准备,为大学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进入大学,情景完全不同,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之中,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超越课堂,超越课程设置,这是好的学习方法。不少同学有一种空虚和失落感,似乎无事可做,反而怀念高中时的紧张生活。同学们抱怨没有老师可问,高中追着老师问的经历已经彻底改变,丢掉“拐棍”,全靠自己登攀。 面对选择,有人犹豫不决,没有果敢的判断力。在人际交往上,不少同学缺乏胆量,羞于表现自我,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回顾高中阶段,他们承认自己埋头于书山题海?能有几次生动的班会?能有几次社会实践?因此,人际交往的学习体会几乎为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