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德国电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德国电影

第一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的兴起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最先在绘画中兴起,后波及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表现主义受到伯格森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以变形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内心情感,不注重对象的形式描摹; 蒙克 病中的孩子 呐喊 卡尔·梅育《卡里加里博士》 表现主义电影以《卡里加里博士》为诞生标志 罗伯特?维内导演,卡尔?梅育编剧 故事梗概:戏中戏 弗朗西斯、卡里加里博士、凯撒——谁是精神病? 失败的改编 从革命的反思的批判性的,到顺应潮流的; 风格化的处理 倾斜的建筑物、失衡的水平线、颠倒的透视 奇异的人物服装、脸谱化的化妆、夸张的表演; 第二节 德国室内剧电影 德国“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是“室内剧”的派生物; “室内剧”专指一种在小剧场演出舞台剧; 恪守“三一律”的舞台剧; 人物较少、布景简单,以对话为主; 演绎市井故事; 室内剧电影代表作——卡尔·梅育三部曲 《碎片》《后梯》《除夕夜》 《碎片》 铁路督察员与巡道员一家的恩怨纠葛 1921年《后梯》 女佣、邮差、男青年的爱情纠葛 《除夕夜》 无助绝望的小店主在除夕夜上吊身亡的故事; 《最卑贱的人》 《最卑贱的人》——室内剧终结之作 卡尔·梅育编剧、茂瑙 导演; 讲述看门人的悲喜交加的生活; 揭示德国社会的不同阶层的生活环境: 阔佬、穷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批判德国人的国民性 对权威的笃信、对当权者的盲从 《最卑贱的人》——电影技术的一场革命 舍弃字幕,完全通过视觉画面展示影片情节; “松绑的摄影机” 带来了“完全流动的视觉观感”; 移动摄影的使用、字幕的摈除是电影史上两项意义重大的革新,标志着电影语言的发展; 室内剧电影——战后德国的一面镜子 关注小人物,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下小人物的命运; 影片带有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色彩; 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新客观派电影”、“横断面电影”“街道电影” 《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乐》 《没有欢乐的街》 第三节 奥伯豪森宣言与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兴起的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德国电影被法西斯控制; 二战之后,西德的电影创作完全“好莱坞化”; 五六十年代,法国出现“新浪潮”,英国产生“自由电影”,此时的西德电影在电视的强烈冲击下每况愈下; “奥伯豪森宣言” 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短片导演提出的号召“创立德国新电影”的宣言; 德国新电影就是从陈规陋习、商业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的电影; 与传统的商业性电影决裂; 创立新的国际性的电影语言; 一、新德国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1965年“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成立,资助影片创作; 代表作品——青年德国电影 《向昨天告别》《纹身》《生活的标志》 代表人物 亚历山大·克鲁格 让—玛丽·斯特劳布 亚历山大·克鲁格 新德国电影的领袖,“奥伯豪森宣言”倡导者; 青年德国电影的里程碑——《告别昨天》 创作于1966年 描写东德姑娘阿妮塔希冀在西德寻找新生活,最终锒铛入狱不得善终的故事; 通过一个人的遭遇,展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德国,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 叙事方面的革新 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因果关联密切的封闭式的戏剧结构,代之以新的、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剧情上存在跳跃,借助于字幕、引言或是评论衔接叙事; 以空白/开放式结局取代了大团圆式的传统的故事结局; 启用非职业演员; 让—玛丽·斯特劳布 电影创作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追求“间离”效果; 认为电影是一种心智活动,反对银幕梦幻和煽情描写; 形成了“极为克制的禁欲主义风格” 不考虑商业得失,追求严肃、庄重的艺术风格,以期启迪观众、教育观众认识美、认识真理; 代表作品——《安娜·玛格达列娜·巴赫的纪事》 表现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 展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同时也展示艺术家的处境——依附权贵,委曲求全之余的小小抗争等; 追求“间离效果” 画外音的使用避免了观众情感上的专注和投入; 服装设计上与当时习俗之间保持距离; 声音中断、画面静止,插入大量空镜头,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摄影布光方面人为痕迹明显,追求平面化; 二、新德国电影的第二次创作高潮 七八十年代,德国电影迎来了创作高潮,即“新德国电影”的繁荣时期; 经济原因 国家电影基金的资助、美国资本的注入 人才支持 德国电影界涌现出诸多杰出人才 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法斯宾德 施隆多夫 新德国电影代表人物,早年在法国学习电影; 1975年拍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 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女子被诬陷为恐怖分子的同伙,被逼无奈,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 影片深刻讽刺和抨击了70年代联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