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政史地]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
黄梅戏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请思考: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 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说明了什么? (3).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①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 :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A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 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5.(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思 考 1、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⑴形成的原因 ⑵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①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①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②优秀的民族文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维吾尔族 壮族 蒙古 ???????????????????????????????????????? 蒙古的舞蹈 奔放、豪情、爽朗流畅 苗族的舞蹈 质朴、浓郁、具有热烈的风情 侗族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族山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所以壮族歌手们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 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 藏族舞蹈很有特点,比如手部动作,因为他们衣服的袖子很长,所以常用甩袖动作。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 藏族节日—元根灯会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 瑶族节日—耍歌堂节 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欣赏“中华文化之民族文化篇”思考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 ①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即: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2).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你知道哪些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事例吗? 56各民族的和睦相处,文化共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5、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