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文社科]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的研究
④动态发展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动态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介语的变异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经常用不同的变体表达同一个语言特征或概念。在中介语发展的任何阶段,语言成分的变异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包括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和母语迁移)、发展因素(目的语水平等)、场景因素(语体、任务、说话对象等)、心理语言因素(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等),等等。这些因素之间可能会有交互作用。 如: “也”单独出现时,偏误很少,如果主语前有其他成分(时间处所状语等),就会出现错误。 *昨天下午也我去买东西。 *在网吧也他在上网。 2) 中介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Brown(1987)将中介语分为三个阶段: “多”的习得阶段 无规律的错误阶段: 多三公斤 多三十公斤 突生阶段:三公斤多 三多公斤 三十公斤多 三十多公斤 系统形成阶段:三公斤多 三十多公斤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中介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最终接近或(尽管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达到目的语的水平。 引自百度文库 ⑤“僵化”产生的心理机制 “僵化现象”又称“化石化”现象(顽固性)。一方面指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指某些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Slinker把僵化产生的原因归因与学习者激活的“潜在的心理结构”,即一般意义上的认知结构,大多数学习者依靠这种潜在的心理结构学习第二语言,因而无法达到母语者的语言水平。 ⑥关于学习者策略 Slinker 学习策略 交际策略 认知策略 Ellis 元认知策略 社会性策略 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扩大 关于中介语本质的讨论 关于中介语可变异性研究 关于僵化是否不可避免以及僵化的成因的讨论 关于语言迁移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 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 两大特点 1984年鲁健骥发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第一次引进“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的概念,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描写的研究,其主要是偏误分析。 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汉语研究的诸多方面 从开始就有一定的中介语理论支撑. 鲁健冀,男,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教材顾问。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特别是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是中介语理论和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 第四节 中介语语用研究 一)概述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习者的语用层面研究超过早期的关注语言形式的习得。 产生的原因是: Ellis认为,要真正了解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就不得不考察学习者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 基于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作为其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值得研究。 (二)中介语的定义(均以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为中心展开) 广义上:Kasper and Rose认为,中介语用学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分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作为第二语言应用的研究和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应用与习得的概念?) 狭义上:研究非母语者第二语言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表达,以及第二语言言语行为相关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Kasper and Dahl)。 (三) 中介语用学的发展历程 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分界线 重要的佐证就是研究者们把学习者称为“非母语者”而非“学习者”。 ? 发端之初: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习得”研究,研究者们更多的关心非母语者在目的语表达和理解语用意义时与母语存在的差异,而不太关心第二语言语用能力和第二语言语用知识是如何发展的。关注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差异而非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母语与第一语言的区分) 重要的佐证就是研究者们把学习者称为“非母语者”而非“学习者”。 90年代中后期: 关注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发展其 语用能力和获得语用知识的过程。 关注第二语言语用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以及促成或者阻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 Kasper and Rose(2002) 语用教学、语言水平(语法能力)、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 (四) 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重点) 语用语言层面 社会语用层面 一种语言当中形式和功能的映射问题 得体性问题(什么是得体性,得体性是不是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 例如表达请求:(语言能力) “借我一块钱”和“对不起,实在太抱歉,您能不能借我一块钱坐车,我的包被偷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