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大学》学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大学》学习

国学与《大学》 一、“国学”的含义和内容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周代的“国学”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演变为高等学府。 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但古代的“国学”并非我们现在所通称的“国学”。 狭义上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广义上的国学是一个泛称,包罗万象,凡是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都叫做国学。除了固有的中国传统学术之外,还包括戏剧、书画、星相、数术以及现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学术研究等范畴。 国学如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尤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其中儒家思想贯穿并主导着中国思想发展史,其他则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的体例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是中华文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文献。 二、国学的接受过程 “全盘西化派”——激进派 五四时期 “本位文化派”——保守派 新中国成立之初——极左思潮 改革开放之初——西方自由主义 电视系列片 《河殇》解说词(节选) “儒家的一整套思想,表达了内陆文明的生活规范和理想,它在东方封建社会的盛期,显然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单一的思想统一,削弱了多元的发展,古代生活中丰富的海洋文明的因素,就像几缕细细的清泉,淌到内陆文明的黄土板块上,立刻就无影无踪了。当内陆文明中华夏大地蒸蒸日上的时候,蔚蓝色的海洋文明,正在地中海悄悄崛起了。早在古希腊时代,雅典的民主思想,正是随著雅典的海上权力一同兴起的。海权导致了民族革命。” “儒家文化或许有种种古老完美的法宝,但它几千年来偏偏造就不出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一个国家的法治秩序,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相反,它在走向衰落之中,不断摧残自己的精华,杀死自己的内部有生命的因素,窒息这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精英。” 九十年代——昙花一现 意大利政治学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和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关于“知识—权力—支配关系”的理论。 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依赖的不仅是暴力革命,而是更依赖于在精神层面上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后者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福柯认为“知识就是权力”。 在福柯的观点中,各种社会边缘群体是话语权的“弱者”,而话语权的定义者则通过一系列话语机制和定义主导权实现了对他们的牢固控制。难以想象的是,在主流话语语境的压迫下,弱小团体是多么无助,是陷入怎样深刻的压迫感中,是怎样在话语强权中被迫“失语”,成为现代文明机制中的被压迫者。 随着全球殖民主义的扩张和掠夺,“船坚炮利”固化了西方的优越感和文明中心主义,西方进而剥夺了非西方文明对自己文化和文明表述的权力,东方在西方持续的文化霸权下失去了文化自信心,东方的知识分子在对本国文化历史的构建、艺术创造、审美情趣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了迎合西方中心主义的趋势。当创造并不是为艺术本身而创造,当一个民族不能按照本位的立场诉说自己的历史,而一切是为了迎合强者的思维习惯和思维逻辑的时候,就深刻展示出一种文化和话语权背后的权力关系。西方文化的霸权、将导致东方的失语和身份的丧失。 正因为许多知识分子对西方话语霸权的警惕。所以90年代以来,在对西方理论大量引进的同时,国学热也在悄悄升温。 他们试图在与西方的比较对峙中确认自身,设想通过挖掘民族传统文化重续被斩断的历史根脉。 二十一世纪——“国学热”(相较而言)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 精进自身 三、《大学》题解 太(tài)学——大(dà)学 《礼记》中的第42篇。 《礼记》是先秦的一本古籍,由西汉经学家戴圣根据自己的见识,在加入一些文献后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总集。是对人们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的记载。 朱熹在《大学》的开篇之前有一段提示:“子程子曰: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 《大学》作者 曾参 :“曾子” “吾日三省吾身” “啮指心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四、《大学》解读 课文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