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林牧渔]第四讲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
第四讲科学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 一、农药的稀释配制方法 除了少数可以直接使用的农药制剂以外,一般农药在使用前都要经过配制,才能进行喷洒。 农药的配制,就是把商品农药制剂,配成可以在田间喷洒的状态。农药配制一般有3个必要步骤:农药和配料取用量的计算,农药和配料的定量量取、农药和配料的混合与调制。 (一)、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浓度 农药用量是指单位面积农田防治某种有害生物所需要的药量。农药用量是通过对药剂进行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而确定的。 1、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敏感性,各种生物及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药剂的敏感性有明显的不同,所以用药的量也不一样(见下表); 害虫不同发育龄期对药剂的敏感性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来说低龄幼虫敏感,龄期越大越不敏感。 如西维因处理菜粉蝶幼虫(菜青虫)在同样的施药剂量下,2龄幼虫24小时的死亡率是93.3%,3龄幼虫有90%,4龄幼虫只有70%,5龄幼虫低到63%。又如松毛虫的4-5龄幼虫比3龄幼虫的耐药力高出40-50倍之多。所以,这是一种自然规律。老龄幼虫耐药力强是因为表皮增厚,但在蜕皮时新生皮却较薄,所以刚蜕皮的幼虫的药力会有所提高。病菌也有类似的现象。如黄瓜霜霉病菌,其孢子囊耐药力较强,而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则对药剂就非常敏感。一般病原菌当萌动产生芽管后,对药剂的敏感性也明显提高。杂草对除草剂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选择药剂的用量时应先了解田间病虫的情况,再选定用药量和机具的喷雾量,才可算出使用的药液浓度。浓度也取决于单位面积的用水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2、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 有害生物在农田里的繁殖速度和数量与用药量有关,种群密度越大则需要用药量也越大。因为每一个有害生物个体必须要接触到致死剂量,才能中毒死亡。如防治蚜虫,当虫口密度不很高时,正常用药量能达到95%的防治效果即可,如每片叶上有蚜虫50头时,则防治后殘虫数量不到3头。但如果延误时机,蚜虫暴发,每片叶上虫口达到1000头时,用同样的药量时防后殘虫量仍在50头,这样就控制不住了,只有提高剂量,把防效提高到99%以上才能控制住。 当然,最根本的是不可延误时机。因为从毒理学上分析,防治效果从95%提高到99%以上虽然只提高4个百分点,但用药剂量的增加却高得多,这是不符合技术经济策略的。 杂草的防治更明显,如果用触杀性除草剂(如百草枯),则杂草数量越大,用药量必定增加。因为每株草都必须沾上一定量的除草剂才可能被杀死。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到每株杂草上沾有足够量的药剂才行。 3、作物的生长情况 农作物是药剂对有害生物发生作用的主要场所。药剂在作物上的沉积密度(即单位面积沉积量)与有害生物接触和接受药剂的机会密切相关。作物的叶面积随着作物的生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一般可达2-8不等,即作物叶面积总和等于土地面积的2-8倍。因此,为了保证单位面积内的有效沉积密度,随着作物的生长量增大,用药量也应相应地增大。用药量的确定是为了保证防治病虫害时药剂能在作物上形成足够的药剂沉积密度。如图示, 有些作物叶片生长很快如黄瓜;有些则较慢如辣椒的叶片生长。所以,不同作物喷药的间隔期长短会不一样。当然不要看防治对象及所选用药剂的性质,如黄瓜叶只需4天长到最大,而辣椒叶约需10天才长到最大。 药剂沉积密度随着叶面积增大而不断降低的现象,称为“生物稀释”现象。 一般农药说明书的推荐用药量是按2-3的叶面积指数提供的参考用量。实际使用时要根据作物不同和不同生长时期去决定。 用药量确定后,必须把药剂配成一定的浓度来使用。用药量的准确表示法是每公顷地上用多少克有效成分(g,ai/ha)。 通常所说的用多少倍水,只是使用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与单位面积用药量不是一回事的。因为在喷雾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单位面积上的喷雾量不同,则单位面积上的药剂沉积量也不相等,所以喷了相同浓度的药液并不等于喷了相同的药量,这一点必须清楚。何况由于喷雾量大小还因人而异,用药量就更难准确了。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每公顷地所需用的有效成分药量,再根据喷洒机具是大容量喷雾还是低容量弥雾,确定每公顷所需的用水量,再把所需的药量配制成喷洒药液。 水是一种载体,是稀释剂,本身并无杀虫、杀菌作用。用水量大小取决于喷洒方法和喷洒用的机具。所以农药的用量应该用每公顷农田中所需的药剂有效成分量来表示,而不宜用加水稀释倍数来表示。喷雾量则应根据所用喷洒机具的种类和性质来决定,而不宜以是否“喷湿透”来决定。一般常量喷雾,喷雾量为750升/公顷(50㎏/亩),如用低量弥雾法时(背负机动弥雾机),喷雾量为150升/公顷(10㎏/亩)。 。 因此,农户对农药的用量和浓度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发生差错。 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对我们平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会很容易解释了。如用同样浓度的药为什么有时很有效,有时效果就差或平时这样用不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