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无翅突变的遗传.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蚕无翅突变的遗传

遗传 H.EREDITAS(Ieijing) 6.(2)24-261984 家蚕无翅突变的遗传” 杨 明观 吴建 中 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杭州) 1981年秋期,我们从家蚕蓝苏品种中发现 细弱,对行动无明显影响;后胸足退化型,一侧 了10多头无翅蚕蛹,羽化后蚕蛾也完全无翅, 或两侧的后胸足明显退化,多数缺乏胫节和附 于是一方面使其相互交配,同时又使之与正常 节,有的连股节也没有,严重影响爬行及雄蛾的 型交配,作成Fl,F:及F,与无翅回交等数种交 交尾;中、后胸足退化型,除后胸足严重退化外, 配方式。通过 1982年夏期及 1983年春期的饲 中胸足也发育不全,局部退化,雄蛾一般无交尾 养观察,查明它由一隐性基因控制,并表现多效 能力。据对337头蚕蛾的调查,第 1类型有49 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头,占14.54外,第2类型有259头,占76.85务, 第3类型有29头,占8.61多。 一、无翅突变的外观特征 及翅的发育观察 突变体幼虫期无异状。变态后蛹蛾完全无 翅,蛹体胸腹部间呈明显的凹隘状 (图1),因而 化蛹蜕皮困难,半化蛹多,死亡率高。蛹体两侧 原翅所在部位的体壁极薄,不硬化,稍受触动即 易受伤出血,严重的导致死亡。羽化后蚕蛾行 动瞒姗,雄蛾交尾困难。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 无翅蛾的胸足,可看到大部分个体后胸足明显 退化 (图2)。按退化程度大致可分成3种类型: 基本正常型,3对胸足发育尚完好,但后胸足稍 图3 上簇21小时的翅芽 左侧:无翅, 右侧:正常型。 蛹与蛾的翅是由幼虫期位于第2,3胸节气 门线处的翅芽发育而成的。在4龄、5龄盛食 期及上簇后24,48,72小时,解剖幼虫,观察翅 图1 无翅突变的蛹与蛾 芽的有无及发育状况。结果观察到无翅突变幼 虫期与正常型一样,也有翅芽,在上簇前两者的 形态与发育程度没有差别。但上簇后营茧过程 中,正常型幼虫的翅芽迅速增大,至化蛹前已发 YangMingguanetal.InheritanceofaSpontaaeous MutationWinglessinSilkworm (ficmbyrmorr) 1)本实验在陆星垣教授指导下进行,成文后又承陆教授 图2 无翅蛾的胸足退化状 审阅修改,谨致谢意。 24 育成膜状翅。无翅突变幼虫的翅芽,在上簇24 交配的机会,分离出隐性纯合无翅个体。 小时后未见成长,仍保持着5龄期的形态,因而 为了查明fl:是否也属于第10连锁群,进 较正常型同期的翅芽显著小 图(3);上簇48小 行了fit与w2的连锁遗传实验。 使黑卵无翅 时后,随着体内变态准备工作的进行,翅芽开始 十(+flif11)与白卵有翅 w(2w2+十)作正反杂 崩坏退化,至化蛹前,已完全解体,不能与周围 交,观察Fl.F2的性状表现。 结果F,全是黑卵 组织相区别。由此推测,无翅基因在幼虫期并 有翅,F2卵色与翅的分离,如表20 不表达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