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年博物馆个人工作总结
2017年博物馆个人工作总结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在冥冥之中,遇见了勇于面对,绝不转身。传播抗战历史是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但如何担当,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发挥自己民营博物馆的优势,不盲从他人,盲从他人等于消灭自己,重视博物馆的个性与共性,无个性自己不稳,无共性人家不懂。2016年博物馆始终围绕自己的特点在历史教育、历史传播、历史实践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历史教育深入人心
我们是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史里认识我们自己。不仅要知道我们的过去,并且要认识我们的将来。博物馆一直注重做公共历史教育,这项工作不仅放在博物馆的首要位置,而且投入了深厚的情感。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惨痛的历史始终牢记,2016年抗战大讲堂继续举办,为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那段历史。自2015年6月开始,我馆携手专注于抗战史领域的公益性民间学术团体季我努学社,持续推出系列学术公益讲座《抗战大讲堂》,每月一期,以学堂的气氛、轻松的对话形式,邀请全国乃至国际著名史学专家来馆演讲和交流。抗战大讲堂在2015年办了7期,2016年举办了9期,陆续邀请到汤重南、杨天石、姜义华、陈红民、罗援、王晓秋、李正、余戈、田玄、马振犊等学术界大咖为南京市民讲述历史课。
抗战大讲堂开办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市民自发前来听课。每一期的讲堂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场场听众爆满,听众的座位甚至都排到了门边和门外的过道里。
截至2016年12月底,抗战大讲堂一共举办了16期,现场观众近2300人次,形成50万字的文字量,放到互联网上供网民阅读。以史为鉴知发展,资政育人为明天。抗战大讲堂提高了博物馆的学术氛围,为培养市民素质提供了高端学术滋养,并与市民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体现了博物馆在传播历史中的担当。
我馆在2016年共接待观众35000多人,在这35000多名参观者中,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史学专家、各地多家媒体、海内外华人华侨、大屠杀幸存者、抗战老兵、老兵后人、来自南京和香港的多所大中小学师生、国际媒体及友人,包括全国政协前主席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率八路军后代代表团,爱国侨领林伯耀率日本友人等重要人物,黄孟复还为博物馆题词《历史不能忘怀 今日还要奋斗》。10月26日,美国世界抗日战争史维护会贺英明一行十人专程来博物馆访问。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当天,博物馆来访人数突破500人,创下单日访客人数新高。这35000多名观众的到访,也表明我馆吸引观众参观的能力有所提高。
2016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我馆的文物征集工作继续进行。这一年,一共征集文物582件(包括抗战徽章、抗战文献以及散落在民间的档案材料等),购买图书1711本。
在征集到的文物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新四军东路地区参军模范纪念章,张学良十字军纪念章,新1军38师步兵第113团1营1连韩家春的负伤证、兰姆加毕业证、手链、胸标、任职令一套等物品,红十字会第18救护医院表彰证,新1军30师抗战官兵证明书,陆军五十二师朱仲谋日记三本,抗大四期毕业证及徽章等。
同时,还有22位社会各界人士向博物馆捐赠物件36件,分别是王少腾捐赠的《推行精神总动员实现国民公约》、《抗战胜利纪念章》、《拥护领袖抗战到底最后胜利》、抗战建国纪念章等4件文物,陆宁捐赠的《大东亚战争纪念写真帖》、“南京大屠杀宣传广告”、《日制算盘》等3件文物,康振贤捐赠的《虎贲独立师-国民革民军第82师抗战纪实》、《忠魂孤胆罗启疆传》等两册文献,管建强教授捐赠的《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国际法研究》、孙春龙先生捐赠的《没有回家的士兵》、于锋捐赠的《流金岁月》、《流金岁月郭秀仪传》、《黄琪翔传》、《黄琪翔军事讲话》等4册文献,张民生女士捐赠的文献《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任刚强捐赠的文物《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十五总队同学录》,文勇捐赠的《独山抗战文集》、《瓮安文史》、《黔南抗战实录》、《黔南文史资料选集》、《抗战纪事》、《民国逸闻轶事》等6册文献,唐智轩捐赠的文献《谠论流微》(6本),郑金勤捐赠的文献《德化抗战瓷图集》,郭凡捐赠的文献《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王宇捐赠的文物民国瓦当,邹宁捐赠的文物日军毛毯,陈杰捐赠的《红色追忆》、《杨各庄纪实》等两册文献,李一民捐赠的文物日制军刀,岳钦涛捐赠的文献《日军入侵苏州图证》,陈展翔捐赠的“航空救国刺绣,刘建实捐赠的文物《英汉对照字典》,深圳民营企业家应宪自费购买一套《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30本)赠送给博物馆,著名学者余戈捐赠的在日本购到的日酋谷寿夫的手书《勇跃破南京城》等。正如余戈先生所说,作为历史的见证,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抗战文物最好的归宿。
8月28日,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齐藤敏康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