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实习三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
实习目的意义:
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实习内容: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
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
实习报告编写
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
(一)背景介绍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硬件设施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是国际上为研究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而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的典型地段建立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在长期固定样地上,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等进行长期观测,进而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在自然状态下或某些人为活动干扰下的动态变化格局与过程,生态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已被众多的研究实践所证明。
山地是一个生态复杂系统,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山地生态学研究对阐明山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山地的生态现象与过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一、资源建设情况 1.完成了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组建
经过2年的综合集成、优化配置,台站网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野外观测仪器设备得到加强,信息共享系统初步建立,近4000人在生态站长期工作。由51个生态站、2个子网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共同组成了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2.加强了平台基础条件建设,建成了样品库、标本室 基础设施建设——51个生态站、2个子网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进行野外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改造。 仪器设备采购——2005年购买TDLAS系统、质谱仪进样装置、温湿度标定装置等,投入经费266.6万元;2006年购买观测分析仪器300多台套、网络服务设备7台,投入经费2778.0万元。 2006年下拨159万元,支持样品库和标本室标准化建设。各生态站按照部门规范保存了大量土壤、植物、动物、昆虫等样品(标本)。据对29个生态站不完全统计,各类植物、动物、土壤、水体、大气成分等样品和样本约237,000多份。会同站保存了5,336个植物样品,1,888个土壤样品,82株解析木标本,合计7,306份;种质资源圃网保存了46,122份样品材料;土壤肥力站网保存土壤样品10,848份,植株茎叶和籽粒样品13,224份。 3.完成国家生态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建设 2007年购置了6台小型数据库服务器和1台网站服务器,初步搭建成以综合研究中心为主要节点的网络信息系统。此外,2006年引进的调制式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总体规划(2008—2020)说明书.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庆市阳光花园二期住宅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庆市第四周期医学重点学科评审汇报.pptx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学院大学体育乒乓球选项课现状调查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市虾脊兰属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园林毕业论文.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庆港石门湖凤凰作业区工业品码头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补充说明.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市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年产4000吨食用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2018年最新整理】安康良种猪繁育污染防治环境项目项目建议书.doc
- 复律宁颗粒:气阴两亏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新探.docx
- 基因调控网络:动力学特征剖析与鲁棒性机制洞察.docx
- 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利用不同碳源合成L-苯丙氨酸的特性与机制探究.docx
- 基于遗传算法的掺铥光纤激光器特性优化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docx
- 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探究.docx
- 基于需求导向的独立学院公共英语教学优化路径研究.docx
- 复方中药软膏促进猪断层皮创面愈合的机制探究与疗效评估.docx
- 基于遗传算法的帕昭拉水库优化调度策略探究.docx
- 基于超声空化的纳米气泡:产生机制、特性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基本圈箭图的Hopf代数结构剖析与分类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