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1、甲午战争失败后,知识分子中的民族危机感日益强化,这种危机感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先觉者开始寻求根本的变革。
2、寻求变革的努力带来了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发展。其体现在:第一,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第二,现代出版事业的重心转移到民营出版业。第三,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
1、梁启超
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性观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导。同时,他与当时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提倡“俗语”(白话),为现代白话文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2、陈独秀:提倡戏剧观念的更新。
3、王国维:真正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
4、鲁迅、周作人:提出“立人”的观点。
(三)、文学创作实绩
1、诗歌:黄遵宪和南社诗人的创作。
2、戏剧:旧剧改良和文明戏。
3、散文:梁启超的“新文体”以及章太炎、章士钊的创作。
4、小说: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翻译小说和言情小说。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它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旗帜,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2、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文学革命。
(3)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4)其后的一系列主张和创作实践使文学革命有了长足的进展。如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的新文学理论探索,鲁迅的现代白话文小说创作,胡适的白话诗尝试等。
(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1、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
2、外国文艺作品的翻译。
(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3、新月社
4、1925年前后,文学社团共出现了不下一百余个,在上海有欧阳予倩等发起的“民众戏剧社”、田汉办的“南国社”等;在杭州有冯雪峰等人组成的“湖畔社”;在长沙有李青崖等人组成的“湖光文学社”;在武昌有刘大杰等人组成的“艺林社”,在天津有赵景深、焦菊隐等组织的“绿波社”,在北京有鲁迅参与、指导或支持下组织起来的“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社”和“沉钟社”。这些文学团体,在新文学运动中都是比较活跃和有影响的。
(四)20年代文学论争
1、与林纾的论争
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老牌守旧分子的批判。林纾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为维护封建道德,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等文以及《荆生》、《妖梦》等小说,攻击文学革命。新文学阵营对此进行了反击,陈独秀发表《本志(《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答林君琴南书》。这次论争以林纾的失败告终。
2、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1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先后发表了梅光迪的《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的《论新文化运动》,胡先骕的《中国文学改良论》等文章。他们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新文学阵营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他发表了《估〈学衡〉》,戳穿了《学衡》派吓人的“学者”外衣。
3、对《甲寅》派的斗争
1925年,《甲寅》杂志复刊(创刊于1914年,曾支持资产阶级革命),主编章土钊是当时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甲寅》派继《学衡》派之后,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重弹反对白话的老调,鼓吹“读经救国”。新文学阵营动员了大部分力量反击。成仿吾发表《读章氏〈评新文学运动〉》,鲁迅发表《答KS君》、《再来一次》、《十四年的“读经”》等文。《甲寅》派很快销声匿迹了。
4、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1919年,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24年,胡适支持陈西滢、徐志摩等人创办了《现代评论》杂志,标榜自由主义。他们对革命群众运动持貌似公正、实质偏袒当局的态度,受到了轮训的批判。
(五)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和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高数下学期习题课.ppt
- [数学]高中数学:三角函数.ppt
- [数学]高压输电线路氧化锌避雷器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案的研究.pdf
- [数学]高等数学课件--D1_1映射与函数.ppt
- [数学]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不等式及线性规划课件.ppt
- [数学]高考数学核心考点集锦课件:第12讲直线与圆锥曲线.ppt
- [数学]高频复习课.ppt
- [文学]0-6儿童发展与教育1.ppt
- [数学]高考必做的百例导数压轴题吴普林.doc
- [文学]01_动态网站开发概论.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