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第四部分-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部分-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天宫”“神州”巧对接 载人航天新突破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 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①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②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其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二是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③ 短短67年,中国航天如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甚至超越?不仅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及人才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航天人有着不一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凭着这股精神,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矢志攻坚,写实了大国航天梦,让中国自信站在世界航天舞台正中央。④ 神舟十一号飞船送两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是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群专业精深的航空匠人无私奉献的结晶,他们为了国家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把浓烈的爱国情怀写入苍穹。⑤ 时政热点·深度解读 解读信息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5)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高考押题 1.我国的航天探测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射载人飞船、多人飞船和建立空间站三个相连的程序。目前,我国航天探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国对航天探测的分阶段进行,主要体现了实践的________特征。(  )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解析:我国航天探测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C符合题意 C 2.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天外之象被揭秘。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感知客观现象 ②人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越来越多的天外之象被揭秘,这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不单单是现象,排除①;材料强调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排除③。 C * 导航页 第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梳理·精准讲练 易错剖析·矫正训练 时政热点·深度解读 考点突破·精准讲练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考法1】 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展、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1.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2.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 理解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核心突破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理解两个“不等于” (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 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实践。 (2)认识的来源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