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提纲)1949-1956过渡时期.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1949-1956过渡时期

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 一、课前预习(核心知识点整理)     考点提示 具体知识点(考点解析) 涉及章节 政治 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时间、地点、意义 1.4.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4.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   2.3.1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社会生活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及其原因     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主张;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科技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二、重点归纳与解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考试说明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围绕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尝试情境体验和理性分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系西柏坡会议和人民解放军军事上的胜利,结合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成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运用相关文献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结合中国国情并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 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的认同。 2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整理 说明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2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系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教学要求》之“史论共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