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2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 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提纲挈领的梳理,并对其中的关键和精粹,即重要的理论范畴和重要的理论批评著述展开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审美观念、理论范畴、体系结构和民族特色既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清晰把握,又有相当程度的深入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不仅为学生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学生能准确深入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同时,也为学习和建设当代文学理论、为与西方文学理论比较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安排: 教材:杨星映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纲要》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34学时,自学学时与讲授学时的比例应为2:1以上。 由于课时少,教材一、二编章节内容详讲,三、四编专题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第三编意境理论,第四编小说理论。 学习方法: 应采取点、面结合,史、论兼顾的方法。先从“面”切入,了解每一时期理论批评的概况和特点,然后再向“点”深入,了解这一时期重要的理论批评家和重要观点。之后,将“面”和“点”的知识综合起来,理清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理论范畴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 必须从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的特点出发,从古代文论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状况、哲学文化背景出发,从观念、范畴的发生和演变的过程中来寻绎、辨析、理解概念范畴的内涵,尤其是它的精微之处,以求得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准确理解和科学阐述。 前 言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体系构成、民族特色(范畴和形态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辩证统一的直观 整体把握,重实用,伦理化。 ⒈产生基础:古代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①农业小生产自然经济长期延续: ②血缘氏族宗法社会稳固发展: ⒉思维方式的特点:辩证统一的直观整体把握,重实用,伦理化。 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范畴:具象与抽象的统一、概括与体验的统一;确定性与多义性;对立因素的相辅相成。 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构成:政教与审美的统一(儒道互补),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统一。 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形态特征:①语录式(散见于子书) ②随笔式(诗话、词话、曲话) ③评点式(诗文评、小说戏曲评点) ④书信序跋 ⑤散论(笔记、作品选集中的散论)⑥专书专文 第一编 先秦两汉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文艺思想萌芽的特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根基—儒、道思想的特质及对中国文艺思想的影响。 概 况 一、“言志”“美刺”: 二、百家争鸣: 三、定于一尊 : 第一章 儒家文学观 孔子的文学功用论、孟子的文学批评论、荀子的文学教化论共同构成了以政治教化为中心的文学观。 第一节 孔子 一、“仁”——孔子的伦理哲学 ⒈礼:等级制度、统治秩序。 ⒉乐:音乐、歌舞。祭祀仪式。调和情绪,维护等级。礼乐实 一。 ⒊仁:释礼为仁是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心理欲求。 二、孔子的文艺思想 1.诗乐与政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 3.文艺批评标准:将审美与政治教化相统一。 第二节 孟子 一、以意逆志:准确理解作品。 二、知人论世:全面了解作家。 三、知言养气:哲学的“气”。对后世文气说的影响。 第三节 荀子 一、文学合于道、圣、经:明道征圣宗经的开端。 二、乐和同,礼别异:礼、乐的作用。文学教化论。 三、中和之美:奠定中国审美倾向。 第二章 道家文学观 老庄关于以自然之道为全美、技艺的神化境界、言与意、虚与实的关系等论述中所体现的丰富的思辨哲学,对中国文学审美范畴的发生、衍变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文艺创作艺术规律的探寻提供了方法论的武器。后世以审美为中心的文学观的形成正是由于道家思想的影响所致。 第一节 老子 一、“道”——老子的哲学本体论 ⒈否定文明和礼教:祸乱的根源。 ⒉无为而无为:顺其自然。“道”的特征。 ⒊“道”:万物的本源、始基、规律。 二、老子对文艺和美的认识 ⒈反对过分追求感官愉悦:反对为物所役。 ⒉真善美统一于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二节 庄子 一、“逍遥游”——庄子哲学的核心 ⒈“道”:万物的本源、规律性。 ⒉批判仁义之道:反对异化。 ⒊逍遥游:追求个体的无限自由。 二、庄子对古代文艺思想的影响 ⒈探寻规律:影响文学家对于文艺创作内部规律的研究。 ⒉超越语言:言不尽意论与得意忘言论引导后人追求“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的艺术境界。 ⒊虚实结合:尚虚贵无,追求“全之美”。 ⒋以形传神:影响文艺创作注重显示艺术形象的内在生命力。 ⒌自然之美:崇尚自然,以自然无为为美。尚朴贵真。 第三章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