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线缺陷——位错的发现历程-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DFVIP

晶体线缺陷——位错的发现历程-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晶体线缺陷——位错的发现历程-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维普资讯 第 16卷第 1期 青 岛 大 学 学 报 Vo】.16No.1 2003年 3月 JOUNNALOFQINGDAO UNIVERSITY Mar. 2o03 文章编号 :1006-1037(2003)01-0082-03 晶体线缺陷——位错的发现历程 把晶体描述为原子完善的规则排列 ,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在实际晶体 中,原子的排列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偏离理想结构的区域,出现了不完整性一晶体的缺陷。科学家们对非完整性晶体的结构和非完整性是否是 晶体的属性争论较多,晶体 中微结构缺陷一嵌镶块等虽是常见的,但不是晶体的属性 ,这在 1934年 以后才逐 渐为大家所认识 。缺 陷的三种类型中,在原子扩散 中起主要作用 的点缺 陷(空位等)很容易被想象 出;面缺 陷 (晶粒 间界等)早 已得到确认 ;但位错这种线缺 陷的发展却经历 了一个非常艰难 的历程 。 1 问题 的提 出 1912年 ,劳厄等所做的实验无可置疑地证实了晶体 中存在规则 的周期性结构 。布拉格父子的晶体结构 分析也取得成功。这样 ,晶体结构的规则性得 以强调,但 晶体究竟完美到何种程度 ,有无缺陷存在 ,就 自然成 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 。1914年,英 国理论物理学家达尔文观察到大而完整的晶体的衍 射强度有失常现 象 ,怀疑晶体 中具有不完整性 。依照劳厄的理论 ,衍射光束非常弱,可 以忽略它对主光束的影响,假定主光束 保持原来的强度通过晶体 ,就大大简化 了衍射强度 的理论计算 ,但这只对小尺寸的晶体才能近似成立 。达尔 文的理论考虑到入射光若在一组晶面上产生反射 以后,光束要减弱,同时还要涉及多次反射的光与主光束的 干涉效应 。经两次反射,与主光束 同向传播,会 出现相消干涉,产生消光效应 。因而其强度应很小,衍射强度 与结构因子成正 比,反射峰宽应是弧秒的量级。但多数晶体的实验结果表 明,实际测出的衍射强度约为理论 值的 10—100倍 ,与结构因子模平方成正 比,发射峰宽达到了弧秒量级。为了走 出困境,达尔文推断晶体 内 存在取 向差 ,破坏 了晶体 中不 同深度 区域 中反射光束 问的相干性 ,造成 了反射强度 的差异 。并提 出实际晶体 是 由原子按点阵排列整齐的完整小晶块拼凑成的,晶块间存有小取 向差 。他称这种结构为嵌镶结构 。这种 嵌镶结构体 出了晶体 中缺陷存在的一种形式 ,打开 了晶体缺陷的科学研究大 门,第一次获得 了晶体 中存在缺 陷的信息 。 2 早期对 晶体塑性变形的研究 人类在长期实践 中发展 了冶金技术和金属工艺 ,懂得利用金属 的塑性变形特性使用金属材料和加工金 属制品。但对产生塑性形变的机理并不了解 。从 20世纪初到 20世纪 30年代 ,许多科学工作者对 晶体塑性 变形 的宏观规律作 了广泛地研究 ,并对其微观机理提 出了各种设想和实验 ,发现 了一些经验规律 ,以后才在 理论上予 以阐 明。 早在 1864年,Tresea经过一系列的挤压实验研究了金属材料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 ,从实验 中 观察到滑移现象。1867年,Reusch在食 盐和方解石两种 晶体 中就 已发现了由滑移变形 引起的变形现象。 1899年 ,Ewing和 Rosenhain观察到金属铅是通过晶粒 内部 晶面上 的滑移进行变形 的,这个发现对金属变形的 本质给 出了第一个重要说 明。 20世纪初 ,Voherm、Weingarten和 Somigliana等意大利学派的弹性力学家们就在连续介质弹性力学中引 入 了位错的概念 。1907年 ,Volterra研究了各 向同性连续介质的位错应力场 问题 。把一圆筒切一割缝 ,并沿 割缝作相对位移的机械操作 ,把多余材料拿掉或填满空隙,然后再把割缝接合起来 。Volterra把这种线性的 弹性的不连续性称为 “畸变 ”(distortion),名称 “位错”(dislocation)是 由Love于 1927年命名的。1913年至 1914 年 ,Baker和 Andrade分别观察到经过拉伸的钠、钾 、汞、铅、锡单晶体表面上呈现出 “鱼鳞状的条纹”,这就是 现在所熟悉的滑移带。滑移带揭示 了金属范性(塑性)形变的晶体学特征,是沿特定晶面 由弹性切变发展为 滑移,滑移面一般沿晶体结构的密排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