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批评.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隋唐五代文学批评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诗文理论批评的重要特点主要文学理论著述、批评思潮皎然 概述 一、隋唐五代社会 社会呈现大一统的局面,有短暂的混乱,如晚唐“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二、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的繁荣,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唐代的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和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是唐代文学领域的革新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诗文的发展。 (二)唐代诗文是唐代文化成就的最高标志,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赋、散文、小说、变文等兴盛,散文尤为突出。 三、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一)主要成就 隋唐五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主要成就有: 1.出现了单篇、专论、评语、以诗论诗的作品。 以诗论诗的诗论:杜甫《戏为六绝句》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以诗论诗的诗论,其“别裁伪体新风雅,转前多师是汝师”明确标举了对待前人诗歌遗产的态度。 专论:殷璠 《河岳英灵集》、皎然《诗式》、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王睿《炙毂子诗格》、齐己《风骚旨格》、李洪宣《缘情手鉴诗格》、徐寅《雅道机要》等。 2.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探究更加深入,尤其是内部规律。 陈子昂:“兴寄”、“风骨” 李白:“自然”说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 韩、柳:“文道”观 白居易:“美刺兴比”说 皎然:诗境 司空图:“思与境谐”说 (二)总体特征 与前后繁荣兴盛的魏晋南北朝及宋代文学批评相比较,唐代文学批评出现了历史性的低谷,呈现出与唐代文化很不协调的相对落后的一种态势,于魏晋六朝之后表现为“马鞍形”。 1.重在论诗 律诗成为主要文学批评对象。唐代是诗的王国,诗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诗化,乃是唐人社会生活的突出特点。与宋人长于理性不同,唐人身处一个天真浪漫的历史时代,加之诗赋取士,唐人处于激烈的诗歌创作的热潮中。他们很少对唐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等作冷静的思考和探索,他们在理论上所关注的重点是诗。从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陈子昂、杜甫等人的“汉魏风骨”说到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从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到旧题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都以论诗、评诗为主。 2.重风骨兴寄和兴象神韵 与弘丽富艳的唐代文化相对应,唐人论诗大致分两大流派:重风骨兴寄和兴象神韵。前者属于儒家学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由陈子昂、杜甫到元白、皮日休,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人物。后者缘于佛老哲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从王昌龄到皎然,直到司空图,他们都提倡诗歌的艺术美,追求意境之空灵和风格之含蓄。 3.唐代文学批评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紧密联系 佛教的兴盛和发达,使得佛教的思想和思维方法渗透到了文坛诗苑,对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以“境”论诗,就与佛教关系紧密。再如,佛教的兴起,使得诗坛出现了诗僧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给唐代诗坛涂上了一层诡异的佛教光环。皎然的《诗式》、齐己的《风骚旨格》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道教之影响唐代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主要在重兴象、主神韵、重自然一派。从殷璠到司空图等,主张空灵的境界和含蓄的风格,都明显受到了佛老思想的影响。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列出与道教及道家有缘者凡113人,这也可以看到道教对唐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二节 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一个广有声誉的唐代诗风的倡导者。他的理论的建树同样也是建立在对六朝文学的批判之上,代表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1.对六朝诗风的批评与初唐其他人一致; 2.提出了诗的“兴寄”,这与汉儒所说美刺比兴的讽谏不同,而与后世的“寄托”理论却有共同点,是古代寄托理论的较早提倡者; 3.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重塑建安风骨。 陈子昂的倡导对盛唐诗风有积极影响,后来的不少诗人都是以汉魏风骨相号召。象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高适《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中也说:“周子负高价,梁生多逸词。周旋梁宋间,感激建安时。”甚至于到了宋元明清几代,汉魏风骨都是文人的理想。由《沧浪诗话》到明代复古运动的中坚,都高举汉魏风骨的大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隋及初唐以来的理论家对六朝文学的全盘否定在盛唐时期却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象李白、杜甫等大家相反对六朝文学还颇多取资。而这也许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继承了初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