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文言文虚词测试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二测试题 第7周 时间45分钟
(命题人:陈文忠)
一:解释下面黑体加点的虚词(42分)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蒙故业,因遗策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窃为大王不取也!
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9、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10、生①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②乎吾。
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选择题每题3分)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指受骊姬陷害一事),晋人伐诸蒲城(当时重耳的封地,在今山西省)。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对抗),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卫地,在今河南省),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重耳的舅父)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采桑的女子)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公子安之
以告姜氏w 醒,以戈逐子犯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2.下面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B.吾其奔也
C.蚕妾在其上 D.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卫文公不礼焉
B、乞食于野人 将行,谋于桑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稽首,受而载之
D、从者以为不可 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4.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野人与之块 B.齐桓公妻之 C.姜氏杀之 D.醉而遣之
5、翻译划横线的句子。(6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0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2、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何也?”,。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真是活该,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
观点: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面黑体加点的虚词
1、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2、取独
3、 那么 就 4、沿袭
5、凭,靠。 6、以为,认为。
7、做 8、想要得到的
9 那么 10、在 、比
11、我 12;反问语气, “难道”、“怎么”
13、焉:从这里、在这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题。
1、解析:D项前“之”助词不译,后“之”语气词。前“以”介词“把”,后“以”介词“拿”“用”。答案:D
2、解析:B项为祈使语气。答案:B
3、解析:A项一为兼词,一为代词;B项一为向,一为在;C项一表转折,一表顺承。答案:D
4、、解析:C项代蚕妾,A、B、D代重耳。答案:C
参考译文: 晋公子重耳遭受骊姬祸难的时候,晋国派兵在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同意,说:“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却去跟父亲对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