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吸收 吸收液——吸收操作中所得到的溶液(A+S); 二、吸收剂的选择 即: 组分。在吸收中, 组分是指吸收剂或惰性气, 组分是指吸收质。 二、气液相平衡关系 溶解度很大的气体称为易溶气体,溶解度很小的气体称为难溶气体; 亨利系数的数值可由实验测得,表8-1列出了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 (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达形式 ②用摩尔分数表示 如果气相中吸收质浓度用摩尔分数 表示, (3)吸收平衡线 表明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图线称吸收平衡线。在吸收操 三、吸收机理 (3)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亦称对流传质,对流传质包括湍流主体的涡流扩散和层流内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于平衡。 由于吸收的推动力可以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浓度差来表示,所以,吸收速率方程也有多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可以避开壁面温度而以冷、热两流体温度之差来表示传热的总推动力。对于吸收过 为两膜的总阻力,此阻力由气膜阻力 与液膜阻力 组成。即: 或 此时表明难溶气体的总阻力集中在液膜内,这种情况下液膜阻力控制整个吸收过程速 因而在进行吸收物料衡算时气、液两相组成用比摩尔分数表示就十分方便。 式中 为单位时间内全塔吸收的吸收质的量,单位与 、 一致。 整理,得 在进行吸收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组成总是高于其平衡组成, 由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可知 费用有直接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见,吸收剂用量的大小,从设备费与操作费两方面影响到生产过程的经 最小液气比: ——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m3/s ; 上式总传质面积 应等于塔的吸收负荷 (单位时间内的传质量)与塔内传 即 上二式中单位体积填料层内的有效接触面积a(称为有效比表面积)值不仅与填料的形 第四节 填料塔 上部排出。为了除去排出气体中夹带的少量雾状液滴,在气体出口处常装有除沫器。 2.常用填料 塔内的水。装整砌填料,人进入塔内进行排列,直装到规定的高度。早期使用的填料 所示,它是具有内外表面的环状实壁填料。拉西环形状简单,制造容易,但当拉西环 积过程中环与环之间呈点接触,互相屏蔽的可能性大为减少,使床层均匀且空隙率增 盘的直径略小于塔体内径,若干块波纹填料盘叠放于塔内。气液两相在各波纹盘内呈 塔壁集中的趋势。这样,沿填料层向下距离愈远,填料层中心的润湿程度就愈差, 的气体应尽量少夹带吸收剂雾沫,需在塔顶安装除雾器,常用的除雾器有折板除雾器、 压降也越大。对于不同的液体喷淋密度,其各线所在位置虽不相同,但其走向是一致 一般认为,泛点为普通填料塔的操作极限,过此点则无法正常操作。要使塔的操作正 从吸收速率方程式 比、降低进塔吸收剂中吸收质的浓度等也都能增大吸收推动力。 32 状、尺寸及充填状况有关,而且受流体物性及流体状况的影响。a的数值很难直接测定。 为了避开难以测得的有效比表面积a,常将它与吸收系数的乘积视为一体,作为一个完 整的物理量来看待,这个乘积称为“体积吸收总系数”。譬如 及 分别称为气 相体积吸收总系数及液相体积吸收总系数,其单位均为kmol/(m3·s)。 当吸收过程的平衡线为直线或操作范围内平衡线段为直线时,平均推动力取吸收塔 顶与吸收塔底推动力的对数平均值。即 = = 33 一、填料塔的构造 填料塔由塔体、填料、液体分布装置、填料压板, 等构成,如图8-7所示。 图8-7填料塔的典型结构 填料支承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 填料塔操作时,液体自塔上部进入,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 喷洒在塔截面上并沿填料表面成膜状流下。当塔较高时,由于 液体有向塔壁面偏流的倾向,使液体分布逐渐变得不均匀,因 而经过一定高度的填料层需要设置液体再分布器,将液体重新 均匀分布到下段填料层的截面上,最后液体经填料支承装置由 塔下部排出。 气体自塔下部经气体分布装置送入,通过填料支承装置在 填料缝隙中的自由空间上升并与下降的液体相接触,最后从塔 34 填料层内气液两相呈逆流接触,填料的润湿表面即为气液两相接触的有效传质面积。 二、填料及其特性 1.填料特性 填料是具有一定几何形体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