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探析
2007年八 j 月 学 术 交 流 Mar.,2007
总第巧6期 第 3期 AcademicExchange SerialNo.156 No.3
我国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探析
李宝梁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 要」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慈善事业社区化,
是指将慈善事业与我国社区发展相结合,并以社区为基础,把捐助者、社会中介组织与受益人有机
结合成为一个慈善网络,以实现慈善事业的最优化发展。鉴于社区建设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共
同的契合点,社区应在提供福利服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鼓励社区主办慈善事业并参
与募集、整合、分配各种慈善资源,提供慈善服务;依托社区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最
优化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发展需求,提升慈善事业和社区发展水平。实现慈善事业社
区化,必须增强社区慈善意识,营造浓郁的社区慈善氛围;建立健全完善的慈善机制,发展多层面
的规范的慈善组织,使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同时,提高慈善工作者的专业素
质,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步成为以专职人员为主导、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推进的社会事业。
关〔键词1慈善事业;社区化;慈善意识;慈善组织
[中图分类号]Cgl6 [文献标志码IA [文章编号]1仪K)一82842《007)03一0121一04
慈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慈善事业,我们还只是处于初级阶
段。一方面,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规模小数量较少。由于受意识形态和体制约束,从1949 到 1993年的
44年间,中国没有一家直接以慈善为名的组织。近年来这一状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其规模和质量还不
高。据2001年统计,全国只有 172家正式注册的慈善组织。2004年,我国慈善机构总计获得各种捐助
约50亿元,仅相当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并且,我国大部分捐助
来 自于海外,只有20%左右来 自内地,这说明公众参与率也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各种慈善机构在生存
机制和发展背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别,有的具有明显的行政背景,有的是由民间精英 自发组成的团
队;有的具有正式的社团身份,有的则只能以企业法人存在。因此,无论是公众的慈善意识、慈善事业的
感召力,还是慈善机构的发展模式和机制,都需要积极探索。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社区,
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社区化是一个重要方向,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慈善事业社区化,概括地讲就是把慈善事业与我国社区发展结合起来,以社区为基础,把捐助
者、社会中介组织与受益人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慈善网络,以实现慈善事业的最优化发展。慈善事业社区
化,强调社区应在提供福利服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鼓励社区主办慈善事业,参与募集、整
合、分配各种慈善资源,提供慈善服务;主张依托社区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最优化合作机
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发展需求,提升慈善事业和社区发展水平。
慈善事业社区化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 ,它是根据世界各国经验 ,结合中国慈善组
织的活动方式及社区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不断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深化和拓展的具体方案。慈善事业
社区化蕴含着新的理念,反映着时代要求 ,它是以社区为基础构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社区化提出的理论视角与发展背景
对于慈善组织的研究,国际学术界通常的看法是在 “国家— 市民社会”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的。这
一分析框架实际上包含了不同的分析视角和观点立场,如博弈论、合作主义、第三部门和社会资本等。
[收稿日期]2(X)6一12一26
作〔者简介〕李宝梁(1960一),男,天津人,副研究员,从事社会学研究。
·121·
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展开研究,通常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想像和结论。
1.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严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