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基础知识教学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概述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压力容器已经广泛的用于各行各业;如:石油、化工、机械、冶金、轻工、航空、航天、国防等工业部门的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在化肥、炼油、化工、农药、医药、有机合成等行业,压力容器是主要的生产设备,例如在年产30万吨的乙烯装置中,压力容器约占设备总量的35%。 ; 随着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得到应用、石油炼化产能及加工 深度不断增加、海洋资源开发、化工食品工艺性能提高以及 世界能源的危机、军事装备的竞争、核能的开发等对压力容 器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越来越高,越来越严的要求,其操 作介质多为高温(低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强腐 蚀等恶劣工况,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给设计、制造、检验 、安装、使用及维修方面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如何使设计 的产品能满足使用条件,这是我们每一个搞压力容器设计人 员需要解决的问题。;?1.压力容器的设计进展 压力容器设计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能较强的专业,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设计标准及设计方法,同时,还必须对所设计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使用环境、使用工艺有清楚的了解,并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加快设计方法的进步和发展。;? 1) 常规设计—通常以材料力学及板壳薄膜理论的简化计算公式为基础,加上一些经验系数进行设计的方法。 常规设计—基于弹性失效准则,容器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材料处于弹性,不得屈服,不考虑交变载荷和容器的疲劳寿命,以最大主应力强度理论为基础来确定主要受压元件的尺寸。 ;2 ) 分析设计——以详尽的应力分析报告为依据,另外,由于压力容器结构、载荷和工况的复杂性,分析设计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分析设计采用的是最大剪应力理论来确定受压元件的尺寸。 ; 3) 常规设计与分析设计的结合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对经济上成本较高,但采用常规设计又不能满足某些零部件的设计要求或者采用常规方法设计的这些零部件造价太高。为了解决这一??题,出现了以常规设计为基础,局部元件采用分析设计的设计方法,这样兼顾了常规设计与分析设计的特点,能满足现代压力容器设计的需要;但常规设计与分析设计的结合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4 ) 压力容器设计未来的发展 随着压力容器的广泛使用,压力容器的设计方法也在向前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使未来压力容器的设计,向更加趋于准确化、安全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5 ) 压力容器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标准技术的全球化和贸易化,使得我国标准化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和国际接轨,因此压力容器标准更加关注以下方面: a) 充分考虑我国压力容器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逐步实现材料互认、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资格互认、无损检测资格及工艺互认,满足产品国际流通的要求;将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完全纳入GB150标准中,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压力容器标准体系;;b) 吸取了我国近十年来在冶金材料、制造技术、无损检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不断完善和充实标准的技术内容; c) 目前确定许用应力系数调整只是关于压力容器钢材部分的局部调整,以后也会对有色金属、铸铁铸钢、复合材料进行研究; d) 研究不同失效模式的设计准则,例如经验型的脆性断裂向断裂力学评价转化、结构稳定性设计准则的研究、关于压力容器危害识别风险控制等方法的研究等。; 3). 合理的经济成本: 首先保证在寿命的前提下要选择合理的材料,在保证工艺过程要求的前提下结构要简单,并易于方便制造、检验、维修、最终使设备总成本尽可能降低。 ; 3. 压力容器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注解1。监察范围:注解2。 分类: 1)根据生产装置单元过程分类: 搅拌、蒸发、干燥、蒸馏、热量传递、吸收等等; 2) 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类: 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 3) 根据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类: (1)低压(代号L)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1.6MPa≤p<10MPa; (3)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 (4)超高压(代号U)p≥100MPa。 (5) 常压容器: -0.02MPa<P<0.1MPa。 ;4)根据壳体承压方式分类:分为内压容器、外压容器、真空容器、常压容器。 按照GB/T26929-2011《压力容器术语》: 内压容器是指正常操作时,其内部压力高于外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