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文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害虫文档

2.混灭威、速灭威、叶蝉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3%混灭威粉剂,3—4斤/亩 喷粉; 50%乳油,100ml/亩 加水300—400kg泼浇 2%叶散蝉粉剂 4—5斤/亩 喷粉 3.DDV: 80%乳油 100g/亩 水100kg喷洒或 0.5斤/亩+50细土毒土 4.吡蚜酮 * 4、防治 治成虫:于成虫盛发期及稻叶初见咬孔时用药。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2两或90%晶敌2两,加水100斤喷雾。 治幼虫:每亩用3%呋喃丹1-1.5kg加20kg细土拌和后撒入田间。 另外:通过点灯诱杀和糖水草把诱杀可杀死大量成虫。 秧苗沾一些有机磷后移栽可防治成、幼虫危害。 * Ⅶ 、稻 蝗 Oxya chinensis * 稻蝗Oxya chinensis 属直翅目蝗科,又名中华稻蝗,俗名蚂蚱、大头蚂蚱。稻蝗以成若虫咬食水稻叶片,轻的成缺刻,重的吃光全部叶片。 稻蝗成虫 稻蝗若虫 稻蝗为害状 * 1、生活习性 中华稻蝗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每年发生1代,以 卵在田边、沟边、杂草等地方的土中越冬。 若虫龄期共6龄,历期约85天。1-2龄若虫(中/5-上/6)主要在田埂、沟边、田边杂草上取食;中/6以后进入3龄,向秧田扩散,下/6以后迁移入大田;7—8月为害面积进一步扩大。下/7~上/8羽化为成虫,寿命约3个月,于9月中旬开始产卵土中。 成虫产卵以卵条形式产出,每卵囊中有卵7-66粒,平均33粒左右,卵囊在土中深约1.2-1.6cm,一生产2-3个卵囊/雌。 * 2、防治 掌握在1-2龄若虫期以前,集中在田边、杂草上为害时用50%杀螟松100g或25%杀多菊酯25g/亩喷雾。40%氧化乐果75ml、50%甲胺磷75ml:48小时后100%;10天后分别为80%、93%效果。4%乙敌粉2kg,2天后71.4%,5天后100%。 * Ⅷ、稻 飞 虱 * 一、概况 1. 种类 世界上的稻飞虱有2000种左右,中国估计有200种,常见的有13、4种。在扬州,灯下诱引的常有8、9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是这样几种: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均属同翅目飞虱科。 * 灰飞虱成虫 褐飞虱成虫 白背飞虱成虫 * 2. 分布 (1)褐飞虱:抗寒能力差,它是一种典型的“南方型”害虫。 (2)白背飞虱:分布范围比褐飞虱广,南起海南岛,北至北纬46°左右的黑龙江佳木斯,长江流域稻区密度较大。 (3)灰飞虱:属典型的“北方型”害虫,抗寒能力强,连西伯利亚都有它的分布。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和淮河流域受害重。 * 3. 食性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取食植物较多,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水稻、多种野生稻、大小麦、稗草等是他们适宜的寄主,而褐飞虱食性单一,只食水稻。 * 4. 为害 稻飞虱是以成、若虫从稻株维管束组织中(韧皮部)吸取汁液,除此外还有间接影响:一是刺吸稻株汁液时分泌毒素阻塞在输导组织中;二是在取食期间主要吸取的氨基酸等含N物质,而从肛门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糖类——蜜露(HD)。 另外,褐飞虱在台湾还转播草丛矮缩病;灰飞虱转播的病毒病更多。水稻上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麦类上有黑条矮缩病、小麦从矮病等。 目前在江苏等地区发生的条纹叶枯病非常严重,已明显影响了水稻的高产与稳产。 * 条纹叶枯病 冒穿 * 二、发生特点 (一)褐飞虱 1. 越冬场所 褐飞虱在长江流域等地不能越冬,它的越冬北界根据最近资料是北纬27.30°,即福建的建阳,长江流域稻区的飞虱是从南方迁飞来的。 * 2. 发生代数与发生期 江淮流域:北纬31—33°左右,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北部等地,常发生3代。 沿江流域:北纬28—31°左右,如江苏、安徽南部、湖南江西北部等,每年4至5代。 江苏省情况大致为(双轨制): 第五(2)代 下/7-中/8为害中稻,尤其要注意10/8左右的为害; 第六(3)代 下/8-中/9为害中稻与晚稻,尤其是上/9要密切注意; 第七(4)代 下/9-10月为害晚稻和后作稻,注意第5代回迁的虫源。 * 3.习性 (1)成、若虫 ① 低部位栖息 褐飞虱喜阴湿,成若虫均聚集于稻株基部离水面1-3寸的地方取食、栖息。而若虫和短翅型成虫栖息部位更低。 * ②翅型分化 稻飞虱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偶尔也有少量中间翅型。 短翅型成虫是居留型成虫,且繁殖力是长翅型的2—4倍。 * (2)卵 褐飞虱成虫有一定产卵前期,长翅型一般3-8天,短翅型比长翅型短1-2天。 水稻拔节期前,卵基本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