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PPTminimizer)文档.ppt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PPTminimizer)文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PPTminimizer)文档

* * 源库流的问题几乎包括了玉米产量形成的全过程 源库流的调节是玉米群体质量调控的重要内容。 源大库足“流”畅是玉米高产的基本要求 在源库流关系上明确产量主要限制因子,对于高产育种和栽培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 * * * * * * * * * * * * 氮肥与密度互作产量结构分析(2007) 处理 有效穗 (/m2) 总粒数 实粒数 结实率 (%) 千粒重 (g) N1D1 183.0d 186.2c 149.9c 80.5b 24.8b N1D2 201.0c 195.3ab 166.8b 85.4a 25.1ab N1D3 220.0b 199.3a 175.0a 87.8a 25.3a N2D1 205.0c 194.0b 168.0ab 86.6ab 25.2ab N2D2 211.0bc 198.2a 178.4a 90.0a 25.4a N2D3 247.0a 199.9a 179.9a 90.0a 25.6a N3D1 199.0c 201.4a 157.9b 78.4b 25.4a N3D2 223.0b 197.2ab 162.5b 82.4ab 25.8a N3D3 238.0a 196.5ab 162.5b 82.7ab 25.8a 氮肥 ﹡ ﹡ ﹡ NS NS 密度 ﹡﹡ NS ﹡﹡ ﹡﹡ NS 氮肥×密度 ﹡﹡ NS ﹡﹡ ﹡ NS NS表示未达到5%的不显著,不同字母和﹡表示达到5%的显著水平,﹡﹡表示1%显著水平。 1、产量以N2D2,N2D3处理最高,表明中氮水平易获高产,而高氮或低氮条件下的产量都相对较低。 2、中氮水平穗粒结构有得到优化的趋势 节氮栽培氮肥与密度互作效应研究 N1:135Kg/h;N2 180Kg/h; N3:225Kg/ha D1: 13.5万蔸/ha;D2: 18万蔸/ha D3: 22.5万蔸/ha 氮肥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 Kg/ha) * 氮肥与密度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比较 1、节氮条件下密度比氮肥用量对产量影响更大。 2、氮肥与密度的相互作用为负向,减少氮肥时应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反之亦反。 * 不同NPK配比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 1、N:P:K=1:0.5:1(N2P2K2)产量最高。氮用量一定时,NPK比例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2、氮、钾协同促进,一定量的磷能促进氮吸收利用,超过一定量(90kg/hm2) 反不利于高产; 3、氮肥利用率? 不同氮磷钾配比氮肥利用效率差异比较 * 氮肥后移特性与节氮栽培条件下吸收运转特性 处  理 SCUN- SCUN CCFN- CCFN UreaN- UreaN 移栽-高峰苗% 46.31 46.78 54.51 55.90 68.30 64.13 高峰苗-孕穗% 20.09 20.14 16.45 16.78 11.97 12.96 孕穗-齐穗% 3.47 3.09 1.76 1.05 0.61 -0.09 齐穗-成熟% 30.13 29.99 27.27 26.27 19.12 23.00 吸收总N量(g/m2) 20.08 21.16 17.95 18.57 15.89 17.54 基本结论:缓释肥的氮肥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如氮肥后移及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相对延长相一致。 A 不同缓释肥品种的差异 * 处  理 N0 N1 N2 N3 N4 N5 SCU SCU SCU Urea SCU Urea SCU Urea SCU 移栽-高峰苗% 60.23 56.56 54.29 41.7 54.22 43.8 54.94 45.6 56.20 高峰苗-孕穗% 5.26 11.87 14.55 44.7 14.92 44.6 16.38 36.6 16.59 孕穗-齐穗% 2.32 3.08 3.28 -1.4 4.12 -1.5 2.39 -1.1 -0.05 齐穗-成熟% 32.2 28.48 27.88 15.0 26.74 13.1 26.28 18.9 27.25 吸收总N量(g/m2) 13.07 16.71 19.06 17.9 21.41 18.1 23.04 19.0 24.12 品种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准527 尿素 Y优1号 B) 缓释肥不同氮水平氮素吸收特性比较 基本结论:与前面研究的缓释肥有相适的特点,即无论用量多少,其氮肥均有向后移的趋向,这一特点与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需肥特性的同步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倒伏已成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7、水稻物化栽培技术 * 烯效唑的抗倒效果研究(两优0293,2004) (I:不施药(CK);II:8.1叶喷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