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水灌溉基础理论演示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案幻灯片学习资料

2.3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2.3.1 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总腾发量的关系 2.3.2 作物产量与各阶段蒸发蒸腾量的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 我们主要讲的 有关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定义: 1.作物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被称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2. 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需水量三种指标代表:灌水量、田间总供水量(=灌水量+有效降雨量+土壤储水量)、实际蒸发蒸腾量。 式中: Y-作物产量,kg/hm2; ET-蒸发蒸腾量,mm; a0、b0、a1、b1、c1为经验系数。 2.3.1 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总蒸发蒸腾量的关系 (1)作物产量与蒸发蒸腾量的关系用相对产量与相对蒸发蒸腾量的关系 2.3.1 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总蒸发蒸腾量的关系 式中: Ym、Y—分别为充分供水时的最高产量和缺水条件下的实际产量,kg/hm2; ETm、ET—分别为充分供水和缺水条件下全生育期总的蒸发蒸腾量,mm; Ky—为作物产量对水分亏缺反映的敏感系数,亦称减产系数。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式中:as、bs为短波辐射比例系数,我国一些地方的as、bs值,可以从表2-4中查的,如无实际的太阳辐射数据,可取as =0.25, bs=0.50。 n、N为实际日照时数与最大可能日照时数, Rs-太阳短波辐射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其中: 为24h内最高、最低绝对温度,K=℃+273.16 式中:Ra为晴空时太阳辐射,MJ/(m2?d)(又称太空辐射), 与纬度及年内所处的时间有关 Rnl-净长波辐射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太阳辐射常数,0.0820MJ/(m2?min) 日地相对距离, Ф为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值 。 δ为太阳磁角, 。 ωs为日落时相位角 (4)土壤热通量G 以月为时段: 式中: 为第i月(计算月)土壤热通量密度; 为计算月下一个月和前一个月的平均气温,℃。 如果 未知,可按下式计算: 以日或更短的时间,则白天: 夜晚: (5)确定u2 当实测风速距地面不是2m高时,可用下式调整: 式中:uz为实测地面以上Zm初的风速,m/s; Z为风速实测实际高度。 (6)水汽压力曲线斜率 【例2-1】 计算地点位于东经119.0o北纬34.0o,海拔高度11m。1980年8月气象资料为:月平均气温为24.2℃,最高日平均气温28.1℃,最低日平均气温为22.6℃,平均相对湿度为88%,10m高日平均风速为2.3m/s,日平均日照时数为6.49h。1980年7月和9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6.3℃和23.2℃。试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 Gsc-太阳辐射常数,0.0820MJ/m2?min 计算Rn 2、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 作物系数,反映不同作物的差别。取决于冠层的生长发育。 土壤水分充足 Kc作物系数的随生育阶段的变化 Kc取决于作物冠层的生长发育。冠层的发育情况常用叶面积指数(LAI)描述。 LAI为叶面积值与其覆盖下的土地面积的比率。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修正后作物实际需水量公式: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式中: Kcb—基本作物系数,指土壤表面干燥、长势良好且供水充分时作物需水量与ET0的比值; Ks—水分胁迫系数; Kw—反映降雨或灌水后湿土蒸发增加对作物系数影响的系数 (1)基本作物系数 介绍FAO推荐伦鲍斯和普鲁伊提出,并经豪威尔等人修正的估算方法。 生育期 初始生长阶段 冠层发育阶段 生育中期 成熟阶段 (1)基本作物系数 A点-Kcb是已知的(约定取0.25), 因此只需初始生育期占全生育期的 比例Fs1. B点—作物系数已达到峰值,确定该 点需同时知道该点的基本作物系数Kcp 和Fs2的值。 C点—基本作物系数与B点相同,因此 只需要确定Fs3. D点—一般位于成熟期末,由于作物生 育期结束的时间是已知的,因此,确定 D点只需知道改点的基本作物系数Kcm。 举例说明: 已知该时期为棉花的现蕾期其作物基本系数由0.25增加到1.05,现蕾期一共有42天,前一阶段幼苗期作物基本系数取0.25.计算kcb。 (2) 水分胁迫系数 水分胁迫系数计算表公式 水分胁迫对需水量的影响可以通过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来反映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