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斗南-生物产业自动化教学及研究中心.ppt

这里是斗南-生物产业自动化教学及研究中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里是斗南-生物产业自动化教学及研究中心

台灣的農業商機 斗南觀點 張有擇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 方煒 台大生機系教授 企業的責任 Planet 永續的環保 People 永遠的關懷 Profit 持續的獲利 農業 面臨之嚴酷挑戰 先進國家品質競爭 未開發國家價格競爭 全球農業正快速進步中 台灣原地踏步甚至逐年退步而不自知 小農心態 大農心態 我國入會(WTO)後農業統計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斗南傳奇:荒地、年輕人 雲林斗南鎮,一望無際的農地中,7年級生歐孟翰正開著輪胎比人還高的綠色機器在農田中馳騁;29歲的陳昭誠穿著襯衫與西裝褲,坐在高高的曳引機裡;30歲的林文平,擁有7張金融證照,曾經百萬年薪的他也在犁田… 台灣最大的佃農團隊 一手向農民租下休耕的土地,大規模耕種,另一手掌握通路,銷售獲利後依績效分紅,有人收入上看百萬元,是傳統農民的10倍。 驚人的種種傳奇 一般農戶(一對農民夫妻)一戶頂多耕種一公頃地,但這15個人耕種面積可不是15、30公頃,而是500公頃,相當於833個中山足球場大。 仿科技業的分紅制 這群台灣新佃農,不僅租了500戶才能耕種的地,他們還有套培訓與晉升制度,仿照高科技業建立績效分紅制,生產量越多分紅就越高,並且靠著規模經濟與逆季節操作,創造高獲利。 一塊塊「被宣判死刑」的休耕地,被一群年輕人如何改變?過程,有著什麼樣的轉折? 轉型大農經濟,獲利增9倍! 故事第一章:加入WTO 農產價格大崩跌,二成五田地休耕 民國91年,台灣加入WTO,稻米、蔬果陸續開放進口,價格開始崩跌,一公頃農地種稻米,沒有任何災害,一年所得只有12萬元,收入比外勞還低。 休耕期,一公頃土地可從政府手中拿到9萬元補貼,再加上每個月6,000元的老農津貼,淨收入超過耕田,而且不必怕天災風險。這樣情況下,誰還要耕田? 故事第二章:絕境見商機 著手提升經濟規模,跳過中盤銷售 「公斤買、台斤賣,做通路按ㄋㄟ就賺40%」曾做過百事可樂業務兼送貨小弟的張有擇,知道通路的威力,於是他挑戰農產品通路體系的派別與利益糾葛,並與台大生機系教授方煒等人合作,逆向操作,向地主承租一塊塊休耕農地,號召年輕人返鄉就業,建立起台灣最大的佃農團隊,引入機械耕作、進行專業分工。 故事第三章:租地當大佃農 機械化操作,效率大增、成本大減 張有擇付農民一分地一萬元(原一分地賺三千)租金,讓他們收入比種田多。 再者,將耕作機械化,光是購買四組播種機農機具就超過六千萬元。張有擇透過與農委會的良好關係,取得一半補助,在雲林、台南縣、彰化縣建立了橫跨中南部的大規模栽種基地。 到處租地耕種,量大有議價能力的結果,被眼紅的情況也陸續發生,曾被縣議員杯葛無法取得地方政府補貼,但張有擇也非省油的燈,他會跳過縣府,改跑到中央的農委會搶資源。 故事第四章:加入全球競賽 引進奇異果分裝機,做產品分級 斗南新佃農團隊投資蓋了冷藏庫,可以把馬鈴薯冷藏到產季後或颱風季節才出貨,這是他們沒受到颱風災害影響而能持續出貨的原因。 以正在蓋的冷藏庫與分裝場為例,他們投資了五億元,冷藏庫存量9千公噸。而且這個冷藏庫還安裝了自動水洗、快速照相選貨分裝的設備。方煒說: 「這套設備取經的對象是紐西蘭奇異果公司,分裝與挑選奇異果在用的機器!」 故事第五章:打進日本市場 投資冷藏設備,淡季出貨提高利潤 為什麼一般農民不這麼操作? 小農民無法負擔昂貴的冷藏庫興建費用。 過了產季,中盤商也停止收購,除非小農民有自己的通路,否則抱著馬鈴薯也不知道賣給誰。 這就是斗南新佃農的優勢,他們跳過中盤商,直接銷售到國內的賣場通路與日本市場。在台灣,他們直接出貨給家樂福等大賣場。在日本,他們則與青森、長野等縣建立關係,直接出貨給當地農會。 民國42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長期被大地主剝削的貧窮佃農,找到機會翻身,佃農這個身分,從此消失。 傳奇 傳出去很奇怪 雲林縣 斗南鎮農會 公益團體,設立宗旨 保障農民權益 提高農民知識技能 促進農業現代化 增加生產收益 改善農民生活 發展農村經濟 具備ㄧ定的執行實力與銷售業績 2006年協助屏東購儲3750公噸 根莖類作物中衛體系推動成功經驗 產銷履歷先導執行單位 契作代耕制度健全 健全的內外銷市場調配能力 規劃興建中的大型收穫後處理廠 營業收入 全年度總收入 9 億元 金融事業部 4 億元 經濟事業部 5 億元 飼料廠 3.5 億元 供銷部 1.2 億元 供銷部營運 蔬菜產銷部年運銷產值 1 億元 竹筍班、絲瓜班 馬鈴薯班、胡蘿蔔班 柳丁班 自營農產品 馬鈴薯、胡蘿蔔、牛蒡與加工品 (早餐包、精力湯) 稻米 (自有品牌三安米) 面積 440 公頃 產量 21,000 公噸 生產方式-契作與委託代耕 成立農機代耕中心-現代化一貫作業 全面實施衛星定位生產履歷-做好內部控管 生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