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语言得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复习——语言得体

语体 口头语体 书面语体 ①公文事务语体 ②文艺语体 ③科技语体 ④政论语体 ①日常生活用语 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④演说辩论 ③广播 亲切自然, 生动活泼 庄重、严谨 客观,平实,有逻辑性,多用长句 讲文采,语言生动形象,句式灵活 明确、简要、平实,程式化 逻辑性与形象性并重,准确严密 不同文体的语言差异: 议论文—— 记叙文—— 广播稿—— 广告词—— 合 同—— 贺 词—— 通俗凝练 明白易懂 生动形象 准确严密 严密清楚 热情洋溢 答案:C。 选择用语得体的一项( ) C 工具书: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果实球形,青色,可吃,味酸。 A 广播稿: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 B 法院公告: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盗窃有价值的文物。 D 请示报告: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拨款修整为荷! 4-1 例4、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4-2、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 点击高考 A、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惊。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就打个电话给老师,请半天假。 D、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很多汉语词语都具有态度、色彩的倾向性,如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敬词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词只能用于称呼己方。处什么位说什么话。 五、注意遣词、谦敬得当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语言得体 良言一句三冬暖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大纲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实例与试题,寻求规律, 把握影响语言得体的几个重要因素。 3.在平时的生活或写作中,学会使用得 体的语言。 得体,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概念理解 得 体 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运用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一、考点解读 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求做到恰如其分,使语言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语体,即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两个要求 符合语境(大语境,即外部语境)要求 符合语体要求。 (口头语体、书面语体) (对象、场合、目的等) 二、考查内容或范围 三、考查形式: ①判断选择; ②判断并修改;  ③转述; ④情境对话与设置; ⑤应用文写作(请柬、通知等) 考查的范围由重点考查谦敬语,到全方位与连贯、简明等一起考查。更注重学生生活知识的积累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 考题形式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语言得体”这个知识点在试卷中频频出现,有时单独设题,有时和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2017年高考真题见课本P41 如何说好话?如何解好题? 技法指津 例1、故事结果会如何呢? 从前有个秀才到集市上去买柴,他对挑柴的客气地说:“荷薪者过来。”挑夫只听懂了“过来”二个字,就过去了。秀才又问:“其价几何?”挑夫只听懂“价”这个字,就开了个价。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结果会怎么样呢?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