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
关于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发生的原因,探讨进一步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对13名在岗妇产科护士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护理操作中自我防护情况。结果 大部分护士均有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情况和锐器损伤情况以及防护行为不当。结论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大,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针刺伤,粘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于2010年l0月对我院13名妇产科护士(助产士3人)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妇产科在职护士与助产士共13人,年龄20—43岁,平均29.5岁。护龄1-24年,平均10.5年。技术职称:护士6人,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学历:中专9人,大专4人。
1.2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护士及产房助产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接触羊水、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情况及接触后的处理;锐器损伤的次数、原因以及损伤后采取的措施;工作中的防护行为和方法,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情况及处理调查显示:病房护士有95%被羊水、血液、分泌物污染过,而产房的助产士100%被污染,污染后只有51%的护士及助产士采取标准处理方法。
2.2锐器损伤情况及损伤后的处理不同职称的护士和助产士均有不同程度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刺伤过。发生率80.5%,年人均刺伤3.0次,锐器损伤后80%的护士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皮肤,并用2%碘伏消毒伤口后包扎,仅有及少数护理人员进行登记及上报。导致护士损伤的医疗锐器中,以注射器针头、头皮针与输液器针头、安瓿碎片3种最为常见,3种伤害共占伤害总数的90%。调查发现,导致损伤的针具中,65%为不安全型的;导致护士损伤的器械中有66%遭到污染;遭到污染的器械中有76%沾染了血液或体液。
护士锐器伤病毒类疾病的传播十分厉害,曾有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0.3%;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乙肝感染率可高达30%;丙肝感染率达到1.2%-10%。我院追踪近两年,通过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未发生以上疾病病毒感染。
2.3工作中的防护行为:78%的护士预料血液、体液有污染时戴一次性手套,90%的护士接触患者或污物后洗手,几乎所有的助产士接生时都不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护衣、鞋,70%的护士接触有传染病的孕产妇主动穿隔离衣、戴手套及口罩。
3.1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点,尤其是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妇产科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需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输血、会阴护理等工作,不可避免较多的接触到羊水、血液、分泌物。产程观察、肛诊、破水、接生时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的概率是100%,护理产后患者时接触血液、体液的概率也很高,新生儿出生后称体重、盖脚印、戴手圈、沐浴,不可避免造成对护士的污染。因此,妇产科护士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群体。
3.2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调查显示,护士的防护意识还不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应加强学习。院感科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有针对性进行预防职业损伤知识培训,加强职业损伤防护宣传、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损伤的机会。
3.3规范操作规程,完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羊水、分泌物、血液时必需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只需0.004ml带有I-I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的血量少50%以上[2]。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规范操作规程,不要回套针帽,不乱扔针头,正确处理废物。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接触患者及污染物后应及时正确洗手,接触传染患者主动穿隔离衣,接产时戴防护眼镜及穿防水衣、鞋。一旦发生职业损伤,应按正确方法处理伤口,并登记上报,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_)及练习.doc VIP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_完整下载版.pdf
- 医院医保办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与医院医保办个人总结汇编.doc VIP
- 新22J01 工程做法参考图集.pptx
-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练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中学数学中考一诊试题.docx VIP
- 第三人称单数练习题 .docx VIP
- Unit4 Healthy food 单元同步分层作业三年级英语下册人教PEP版2025.docx
- 2025年反洗钱题库(434道) .pdf VIP
- 2025届高考英语复习:读后续写真题讲解+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