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道德原则
第四讲:道德原则——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德 主讲:王京跃 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四讲 道德原则——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德 主讲:王京跃 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案例分析: 假设: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时,遇上大风浪不幸触礁, 将要沉没。请你从船上的12人中选出6人,用唯一的一只皮划艇逃生(用小纸条写出6个序号): ⑴ 船长;⑵ 精通航海罪犯;⑶ 健壮青年工仔; ⑷ 老医生;⑸ 患绝症女孩;⑹ 智障男孩; ⑺ 中年科学家;⑻ 肥胖暴发户;⑼ 貌美卖淫女; ⑽ 国家干部; ⑾ 年迈方丈和尚;⑿ 你自己。 一、请你谈谈选择的理由; 二、统计结果依次: 7、12、 1、2、4 、3、 10、8、 9 、5、6 、11。 三、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唯物史观的道德原则与法律规范 “道”本义“路”,引伸:处世的规律、规则、原则;“德”本义为“得”:“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说文》 道德意识:依靠社会舆论、良心指导和完善人格(产生), 不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情感和行为规范习惯的观念体系(认识) 道德价值: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基础)的有目的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道德主体)之间利益分配(道德客体)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追求和实现应当的生存、发展、自由等(道德价值) 伦理(Ethics )渊源——希腊语指动物出没的地方,引义:人的习俗。中国的人伦关系:辈分、类分、亲序,引伸: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义、 亲、 别、 序、 信) 道德品质:个人所形成的稳定的德性品质和行为习性 “个人道德价值观”调查统计 (单选。方法论?) 讨论二:人我道德价值观命题的现实选择 ①不管别人怎样待我,我都会善待别人 ②要别人怎样待我,我先怎样对待别人 ③别人怎样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 ④在别人攻击我之前,我会先攻击别人 确立方法:应采用甄别法 选择法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性主义和利他主义道德观 ①不管别人怎样对待我,我都会善待别人 ——“报怨以德”。大公无私 崇高境界 ②要别人怎样待我,我先怎样对待别人 ——“由己及人”。先公后私 先进思想 ③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 ——“针锋相对”。利己不损公 底线伦理 ④在别人攻击我之前,我会先攻击别人 ——“先发制人”。损人利己 错误行为 (参看教材第106页 “道德层次论”) 西方个人主义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道德观 ①不管别人怎样对待我,我都会善待别人 ——“为我利他”。 美德规则 铁律 ②要别人怎样待我,我先怎样对待别人 ——“为我共利”。 道德规则 银律 ③别人怎样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 ——“为我争利”。 非德规则 金律 ④在别人攻击我之前,我会先攻击别人 ——“为我损人”。 缺德规则 铜律 ( 参见赵敦华教授“道德博弈黄铜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 ①不管别人怎样对我,我都会善待别人 ——特定身份 履行义务 创造奉献 应当 铜律 ②要别人怎样待我,我先怎样对待别人 ——社会属性 谋求合作 效率公平 应当 金律 ③别人怎样对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 ——市场机制 选择竞争 利益搏优 应当 银律 ④在别人攻击我之前,我会首先攻击别人 ——特别状态 维护权利 趋利避害 应当 铁律 (此价值律可能同时或多个符合某一价值观命题:“黄铜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理论 (三)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 案例分析:(小悦悦事件)“幼童遭碾压无人施救” 英国路透社:一名两岁小女孩被车撞到后,身边有多个路人走过但却都漠视,引发中国公众对人们道德缺失的争论。中国经济繁荣与贫富差距让社会价值观转变有争议。 英国《独立报》:这事件令中国人震惊并蒙羞,人们在责问国家是否已失去了道德的指南针,泛滥的现实主义和失控的经济增长是否正在将中国社会变得日益麻木与冷漠。 美国 《CNN》:这位施援手的清洁工比许多人都要‘富裕’,她还有自己的良知,而许多人都已经丢掉了这一点。 美国《路透社》:在中国不愿救助人,担心会被成为肇事者。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缺乏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好心人 原于中国媒体:18个路人对女童被碾压 “见死不救” (视频) 广东:奖励、捐助,谴责“见死不救”,讨论立法,严惩肇事者 当事人:“没有看到小孩倒地”,或看到但否认这是“见死不救” 领悟基本概念 道德、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法律原则与法律规范 理解重要理论观点 1、道德原则与法律规范 2、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