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考研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周王城、《考工记》、营国制度 《考工记》所述王城规划制度 《考工记》所述王城规划制度原文: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 应门二辙叁个。” (3)“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4)“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推,城隅之制九雉。 (5)“经纬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 周王城规划要点 王城方九里,四面筑城垣, 城系采取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来规划的。 宫城置于城之中部,四面筑有宫垣, 宫居中,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 官署区设于外朝之南,各官署分列在城之南北中轴线两侧,以为宫廷区的前导。 按三朝三门之制, 城内道路采用经纬涂制,按一道三涂之制, 朝及市的规模为各居一“夫”之地,即占地一百亩 王城规划结构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 (1)城为重城环套形制,规模为方九里。 (2)据井田规划概念,将全城划分为面积相等之九分,按方位主次,分别布置不同性质的分区。 (3)宫城是全城规划结构的重心,故位于城中央。以宫城之南北中轴线,作为全盘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4)宫城前方为外朝,后面为市。宗庙、社稷则据主轴线对称设置在外朝之左右两侧。这便是宫朝市祖社五者的相对规划位置和祖配关系。宫城与由外朝、祖、社所构成 宫前区,结合而为王城的宫廷区。此区是全城的中心区,也是全盘规划的主体。 (5)全城道路网及其他各区均环绕宫廷区,沿主轴线对称罗列,以突出宫廷区的核心地位和主轴线之主导作用。 (6)宫城是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的。路门外为朝,内为寝。 关于《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今见《考工记》一书是作为《周礼》的一个部分出现的。 《周礼》一书原有六官之纪,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但后者早佚。据说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喜欢收集先秦经典,为购求此篇,曾费千金而不得,不得已乃以《考工记》补之。此书原无名称,《考工记》之名亦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 《考工记》中备载百工所作所为,都城的建设为一代大典,也在撰述之中。《匠人营国》就是为此而作。所说的国就是都城。 营国制度 一概述: 1营国”的含义实质上便是建置以城为中心的城邦。除建城外,尚须规划其所属的郊野地域。 2邦有大小之分,城亦有不同规模之别,以保持国野应有的比例关系 3城邦系以城为组织核心,故城当是城邦的控制中心。 上述三项都是营国的重要宏观规划体制。 二、规划概念及规划理论 (一)规划概念 “筑城以卫君” (二)规划理论 “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 不勤。”——《国语·楚语》。 三、营国制度基本内容 第一,营国宏观规划体制 国野规划、都邑建设以及统治据点网络三项体制所组成。 第二,城(“国”)的规划制度 西周营国制度三级城邑的规划制度,系以王城为基准,按照建城者爵位尊卑,据礼制营建制度而厘订的。 第三,礼制营建制度 《考工记·匠人》云:“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第四,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奴隶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时代背景及特征 城市建设 夏朝:对城市的发掘还没发现 商朝:郑州商城、安阳殷墟 郑州商城 遗址 夯土城墙 宫殿 市政设施 功能分区 安阳殷墟 遗址 宫殿、宗庙 王陵区 其它 周都城建设 西周:丰京、镐京 东周:洛邑 丰京、镐京 概况: 建筑 道路:在丰京遗址群区域探出一条10米宽的大路,已探明的长约200米。 设施:陶质水管铺设的排水设施。 作坊、窑藏和墓葬等 总体格局——“一城两区” 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丰镐并用,同为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际上可看作是一座都城的两个区域。西周末年,由于戎人入侵,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丰镐二京遂被放弃。 洛邑 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在洛阳,营建东都洛邑,以图东进。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的几篇周书中,洛邑最早称为新邑,其后称为成周,康王和昭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有称洛邑为王城的。 春秋战国 各国都城 东周都城——雒邑 秦国都城——雍(陕西风翔县)、栎阳(陕西临潼武屯乡关庄和王宝屯一带) 晋国都城——绛城(山西洪洞县东南故绛城)、新绛(山西侯马市) 赵国都城——邯郸 魏国都城——魏邑(山西芮城县北)、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