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性膝关节炎温针灸治疗的心得及解剖分析.docVIP

关于骨性膝关节炎温针灸治疗的心得及解剖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骨性膝关节炎温针灸治疗的心得及解剖分析

关于骨性膝关节炎温针灸治疗的心得及解剖分析 斑竹终于给我加分了!非常感谢!我就再接再厉,再发一篇帖子大家探讨,有不对的地方,望各位前辈指正! 方法:患者仰卧位,膝下腘窝区垫枕【高约40公分】,充分暴露膝关节【最好在髌骨上10公分以上】,常规消毒,针具普通针灸针即可,【我喜欢用刚性较强,略粗的针灸针,这样好操作。】 治疗:第一步:用1寸针沿髌内侧缘底部向下紧贴骨缘刺入五至六针,间距0.5公分左右,多可有突破感,不必强求达骨面。并于内侧缘旁开2公分左右寻找压痛或索条刺入2至3根。【一定要刺入索条内效方佳】 第二步:用1寸针沿膑外侧缘底部向下紧贴骨缘刺入二至三针。并同内侧缘旁开操作。 第三步:从内外膝眼处各用一至两根3寸针向髌尖的下方刺入,与髌骨可成平行角度,以达髌骨尖下骨面效佳【放心刺,髌骨下1/4是没有软骨的】 第四步:于髌骨底内外侧分别向内上和外上,多可触及疼痛有索条的股内侧、外侧肌。视索条的压痛长短就其索条部位,内外各刺入3至4根2.5寸针。内侧针刺密度应大于外侧,可用至5至6根针. 第五步:膝关节内侧骨间隙上下最痛索条或压痛点用1.5寸针刺入【针刺最好分别在胫、股骨骨面进行,不要到关节间隙】 第六步:于膑底中点沿骨缘刺入一针【针柄须向头侧倾斜十度左右,因有中间肌,股直肌,需要一定指力,必须到骨面!】再沿此点垂直向上4至5公分左右再刺入一针。【必治!】 第七步:胫骨结节旁开2至4公分以最痛点为中心一针,旁开上下左右0.5寸再四针。用1.5 寸。 第八步:半膜肌止点【定位:腘后内侧皮下易触及的细肌腱为 半腱肌。其内侧较粗的为半膜肌。我是这样找的:平腓骨小头与半膜肌向下触不到时的交点既是。百试不爽!!】治疗 第九步:有的患者经上述治疗仍存在膝后胀痛等不适,可于腘部,腓肠肌内外侧头【压痛常在股骨内外侧髁后骨面,而这里也是腓肠肌内外侧头肌、键结合处,最易病变,就于此处治疗】,有的患者为侧外间隙变窄长于腓骨小头及股骨外侧髁压痛亦可与压痛部位针刺。 第十步:于上述治疗点最痛处温针灸,再强调一下,不要忽视灸法的止痛作用!!我非常赞成论坛中一位前辈的话“要用两条腿走路,一针一灸”【对不住啊,前辈名字记不住了,不好意思 】 分析:首先,骨性膝关节炎引起的包括疼痛,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绝大多数均是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且多在肌肉韧带的起止点。所以无论是无菌性炎症,粘连结疤,挛缩堵塞,力平衡失调的理论还是针刀,银质针,刃针,钩针,药刀等治疗方法均是围绕其展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用温针灸治疗也是基于此,我很庆幸前辈的研究让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捷径。下面就这些治疗点谈谈我的看法,可能不太成熟,网给位前辈指教。 一: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旁开治疗的是内外支持带,那紧贴髌骨缘治疗的是什么呢?也是支持带吗?不是!是髌骨股骨内侧韧带【起于髌骨内侧缘的后面上2/3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前面】、髌骨半月板内侧韧带【起于髌骨内侧缘的后面下1/3止于内侧半月板的前面】和髌骨股骨外侧韧带、髌骨半月板外侧韧带【起止点与内侧恰好相反】,当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关节囊的加厚部分。外侧的力量、韧性均要大于内侧,而且外侧还有阔筋膜支持带的加强。再加上股骨内侧髁高度低于外侧约0.5公分,髌骨向内移动明显易于向外侧移动。所以内侧的韧带在调控髌骨的方向和移动度的负荷上也明显高于外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膑内疼痛多于髌外疼痛。而这两组韧带的损伤挛缩恰恰是髌、股关节间隙变窄,无论标本上还是图谱上内外侧支持带均与髌骨均有一定距离。这就是一处要旁开,一处要贴骨缘进针治疗的原因。 二:大家都知道膝关节伸直最后10至15度的绞锁机制,由于内侧髁整体大于外侧髁,所以当伸直到最后10至15度十,外侧髁于胫骨平台上的摇椅式伸直运动已经完成,这时内侧髁加速后移在胫骨平台形成内旋。而这个内旋机制是四头肌内侧头完成的!!而且内侧头在髌骨上的止点要比外侧头更向下延伸!我理解这样的话内侧头的行程要比外侧头的长,从起点来看的话它与矢状线的夹角要比外侧头大,虽然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内旋,但是肌肉抗异常应力的作用远小于外侧【肌肉斜行弯曲用力损伤机率要大于直行的肌肉】,加上人体日常膝关节屈伸频繁,所以更容易损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髌骨内侧缘和股内侧肌针灸密度要大才能有好疗效和内侧头容易病损的原因! 三:半膜肌我认为很重要!因为:1:半膜肌的止点,其下端再平关节线分三部分,一部向内上移行为腘斜韧带,一部至于胫骨髁下缘【此部最强】,一部止于腘肌筋膜。2:内侧副韧带成扁宽三角形,基底向前,分深浅两层,深层短,可分前中后三部。其中和半膜肌相关的是后部,,又称后斜韧带。起于内收肌结节,向后下分三部止于胫骨,关节囊及腘斜韧带,并与半膜肌纤维相连,当屈膝六十度时,该韧带松弛,但可由半膜肌牵拉而紧张!3:半膜肌收缩可使腘斜韧带紧张,屈曲内旋小腿,并加强关节囊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