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法动机晤谈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机晤谈法 动机晤谈法,也称动机访谈,由 美国心理学及精神医学教授米勒 (Miller)和英国心理学家罗尔尼 克(Rollnick)创立。 通过独有的面谈原则和谈话技巧,协助人们认识到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其改变的动机。 主要内容 辅导者角色及低动机服务对象的特性; 改变之轮的介绍; 动机晤谈法介绍(假设、面谈原则、面谈技巧); 动机量度尺; 一、辅导者的角色 辅导者并非担任权威型的角色,而是以同理心去了解服务对象的处境,肯定他们自己有能力作出改变。 辅导者主要是协助其认识到目前的问题,建立一个正面的氛围,促使其走向改变之路。 二、低动机服务对象的特性 1、耍太极型 未意识到吸毒所带来的影响,对劝诫其戒毒的人士不予理睬,采取“推三推四”、“避之则吉”的态度。 2、反抗/逃避型 对因吸毒而产生的违法行为,不愿承担相关责任,对戒毒采取不合作及反抗的态度。 二、低动机服务对象的特性 3、专家型 吸毒行为未较大影响其生活,他们有较高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吸毒的份量,未意识到有失控的危机。 4、放弃型 他们已有较长的吸毒史,已意识到毒品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曾尝试过戒毒,但未能成功而重吸,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 三、动机晤谈法的五个重要假设 1、动机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特质; 2、抗拒感不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问 题; 3、矛盾的产生是利于增强改变的动机; 4、辅导者与服务对象应该是盟友关系, 而不是对手; 5、通过学习,人可达至恢复和转变(成长),进而内化为一种经验。 四、影响人们做出改变的因素包括: 1、个人对问题的察觉度 当事人是否察觉到现时的状况(吸 毒)与自己未来所期待的生活不一 致。 2、相信改变会产生的,而且是正面的 当事人是否相信在一段合理的时间 内,可达至正面的改变。 四、影响人们做出改变的因素包括: 3、自我效能感 是否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改 变做出相应的行动。 4、说出打算改变的意愿 当事人是否说出希望做出改变 的相关话语。 五、改变之轮(Wheel of Change) 人的行为改变模式有六个阶段,分别 是懵懂期、沉思期、决定期、行动期、 维持期和复发期。 成瘾者在成功戒毒之前,往往在这六 个阶段往返,每一次的往返,成瘾者从 中吸取到不同的教训,从而得到正面的 经验,进而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五、改变之轮(Wheel of Change) 吸毒者的表现及社工的任务 阶段 吸毒者的表现 任务 懵懂期 未意识到吸毒所带来的影响,未有改变的意愿 ? 沉思期 开始意识到吸毒的负面效果,考虑是否要做出改变 ? 决定期 意识到需要做出改变,改变的动机不断增强 ? 行动期 开始制定改变的计划,并付之于行动 ? 维持期 (1)有意识巩固行动期的行为 (2)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已做出的改变,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 复发期 在维持已做出的改变中遭受挫折,从而引致重新吸毒 ? 吸毒者的表现及社工的任务 阶段 吸毒者的表现 任务 懵懂期 未意识到吸毒所带来的影响,未有改变的意愿 增加戒毒人员对吸毒行为的危机意识,引起其对吸毒问题的关注 沉思期 开始意识到吸毒的负面效果,考虑是否要做出改变 发掘其转变的原因,及探索不转变的危机 决定期 意识到需要做出改变,改变的动机不断增强 协助戒毒人员订立戒毒的可行目标,增强其改变的能力 行动期 开始制定改变的计划,并付之于行动 协助其按照戒毒目标和计划实行,并提供支持 维持期 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已做出的改变,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增强戒毒人员维持的能力,协助戒毒人员预防复吸 复发期 在维持已做出的改变中遭受挫折,从而引致重新吸毒 协助案主反省和评估改变的过程,注入希望,重新帮助案主继续订立改变的目标和计划 六、面谈五原则 米勒和罗尔尼克提出了五个基本面谈原则,促使辅导者更有效地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及减低其抗拒感,从而使服务对象建立改变的动力。 (一)表达同理心 1、透过聆听,明白及尊重服务对象 对自身处境的看法,接纳服务对 象自相矛盾和犹豫不决的表现。 2、辅导者与服务对象维持平等和双 向的沟通。 3、辅导者要相信服务对象最能了解 自己及为自己做出最佳的决定,并 尊重服务对象所做出的决定。 练习:同理心 例子1:案主(脸上有伤感眼神及落寞情绪):我太胖了!这是我很少有约会的原因! 例子2:我好怕别人知道我这件事(吸毒)以后会孤立我 。 (两人一组相互练习) 同理心的四个层次 层次一:(1)看起来您真的很胖!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