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模法施工米高薄壁空心墩
翻模法施工60米高薄壁空心墩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说明
根据福平铁路站前4标施工图纸、定型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按照业主的相关要求,在与“福平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福州至平潭铁路站前工程FPZQ-4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保持基本一致基础上,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站前工程第FPZQ-4标一分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依据
(1)福州至平潭铁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2)现场及对周围环境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3)国家、行业及福建省、福州市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地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4)本项目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5)《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6)《福州至平潭铁路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本地区气候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资料;
(8)本企业的资源优势及建设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科技成果及本企业劳动定额。
3、编制范围
DK70+564.7—DK73+515.87管段范围内的桥梁、路基、涵洞、三电迁改及道路改移等工程施工。
4、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从分析工程项目特点入手,以工期为主线,以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为目标,以关键技术方案为核心,以资源配置为保证,均衡有序组织施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抓关键线路,突破重点,确保总工期。
(2)安全第一,以可靠的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3) 百年大计,以先进可靠的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4) 统筹兼顾,均衡施工,降低成本
(5) 在施工中科学求证,大胆求新,积极采用新技术,确保实施可靠
(6)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
二、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工程概况
1.1线路概况
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从福州站引出后,K0+000~K3+300利用既有沿海铁路联络线至东山,下穿机场高速公路后以隧道穿鼓山,跨闽江,引入福州南站,再跨乌龙江至长乐市首占设长乐站、出站穿董奉山至洋下村设长乐东站,经松下以公铁合建桥梁跨越人屿岛、小练岛、大练岛至平潭岛,在二埠山附近设平潭站,线路长88.3km,其中利用沿海联络线3.30km,新建段长8.133km。26座长38184.084延米,隧道13座长29019.8延米,桥隧比占全线78.94%。
全线设站福州、福州南、长乐、长乐东、松下、平潭共6个站,其中福州、福州南为既有站,其余为新设中间站。
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站前工程FPZQ-4标段起讫里程:DK70+564.70~DK88+099.55, 正线长17.535km。
一分部承担施工范围为:DK70+564.70~D73+515.87段2.9517km的站前土建工程及D73+515.87~D74+301.27(B25#~B38#)段785.4m(40m+11*64m+40m孔)铁路梁的移动支架节段拼装及公路连续梁施工。工程位于陆上大练岛及北东口水道之间,属平潭县大练乡。
DK70+564.70~D73+515.87段2.9517km的站前土建工程包括: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中的陆上大练岛特大桥(19-40m+4*32箱梁);陆上舍仁宫大桥(4-32m箱梁)、路基、涵洞一座、公路旱地桥2座;海坛海峡北东口水道特大桥B0-B25号墩间的公铁两用大桥及B25-B38号墩间的上部构造。
2自然特征
2.1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为滨海海积平原及局部丘陵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坡陡峭,自然坡度20°~50°;山间谷地相对平缓,多为耕地;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2~5m之间,村庄城镇密集;剥蚀丘陵台地,多处于近海附近,为浑圆状丘陵、台地,高程15~75m,自然坡度5°~25°;海岸线曲折,湾内多为淤泥质漫滩,少数低山丘陵直通海岸,海蚀作用强烈,海蚀地貌形态颇为壮观。
海坛海峡呈近南北向狭长状,南北向两头宽中间窄。海峡中小岛屿、礁石分布众多,高程10~45米。水下地形地貌为近岸水下岸坡、冲刷沟槽、水下平台三大部分。
1)地层岩性:
桥址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第四系坡积层块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层淤泥质黏土、粉质去黏土、细砂、粗砂、砾砂、块石土等土层,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黏土夹碎石,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组凝灰岩,燕山晚期花岗岩。
(1)1块石土:青灰色,松散,块径1m,原岩成份由强风化凝灰岩组成,岩芯呈短柱状,б0 =250kPa。
(1)2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饱和,土质不均,含粗砂、贝壳碎片。
(2)0粗砂、灰色、松散、饱和、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构成,见云母及贝壳残骸,分选性差。б0 =200kPa。
(2)1粉砂:灰黄色、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局部含大量贝壳及中砂。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6年日历表(A4纸一页打印、可编辑).pdf VIP
- 冬季牧草选育: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和耐寒性鉴定.docx VIP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知应会一试卷及答案详解.docx VIP
- 遥感影像生态因子提取.docx VIP
- GZDW 型直流电源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pdf VIP
-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与分析.doc VIP
- 中南大学青年长江候选人贺治国.pdf VIP
- 国内GLP实验室清单(截至2025年7月).docx
- 2025年春季学校教研工作总结.pptx VIP
-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