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大典序录(节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世大典序录(节选)

經世大典序錄(节选) (國朝文類卷四十雜著) 經世大典全名皇朝經世大典,是元文宗時期編撰的一部官修政書。趙世延、虞集等修撰,全書八百八十卷,目錄十二卷,附公牘一卷,纂修通議一卷。分帝號、帝訓、帝制、帝系、治典、賦典、禮典、政典、憲典、工典十門。六典中又分若干子目。前四門由蒙古局修撰,後六門有虞集等修撰。經世大典的內容大多來自元朝各有關機構的檔案,史料價值很高。明初修元史的志、表、列傳多據此書。經世大典的編撰情況,見後面選文。 經世大典修成以後,僅有抄本,並未刊行,故今已佚。明永樂大典的殘卷中,保存了此書的少量內容,如政典·驛傳的站赤,賦典·漕運的海運,憲典·倉庫的倉庫等。另外,廣倉學窘叢書在永樂大典被毀以前,從中輯出了大元馬政記、大元畫塑記、大元氈蘮工物記、大元官制雜記、元高麗紀事等內容。清魏源海國圖志收錄了元經世大典圖,蘇天爵國朝文类收錄了經世大典序錄。 经世大典序录的原文,以四部丛刊影印至正二年(1342)杭州路西湖书院刊本国朝文类中收錄的相关内容为最佳,本文選自其前半部分,選文內容首先敍述了經世大典編撰的情況,其次敍述了有關元代皇帝制度的子目及概要,最後敍述了治典的有关内容,概述了元代的職官制度。這段選文是比較重要的史料,據此可以瞭解元代皇帝制度、職官制度的很多內容。從帝號部分的记载中,可以發現元朝歷任皇帝統治時期的皇位沿革及治亂興衰概況。從治典部分的记载中,可以瞭解元代中央官僚機構的設置情況。從治典的各行省部分的记载中,可以發現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過程。從入官部分中,可以發現元代官吏選舉的途徑及任免情況。元朝是蒙古族統治的王朝,在元朝的政治制度中保留了大量的蒙古官制的成分,相關內容同樣可以從本選文中體現出來,從帝系、帝系附錄、投下等部分中,可以略窺蒙古投下分封制的情況。從入官部分中的有關近侍出職的内容,則可以發現蒙古怯薛制度的一些內容。 欽惟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以上聖之資,纂承大統。聰明睿智,度越古今,至讓之誠,格於上下,重登大寶,天命以凝。於是闢延閣以端居,守中心之至正,慨念祖宗之基業,旁觀載籍之傳聞,思輯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則。迺天曆二年冬,有旨命奎章閣學士院與翰林國史院,參酌唐、宋會要之體,會稡國朝故實之文,作爲成書,賜名皇朝經世大典。明年二月,以國史自有著述,命閣學士專率其屬而爲之。太師丞相答剌罕太平王臣燕帖木兒總監其事,翰林學士承旨大司徒臣阿鄰帖木兒、奎章閣大學士臣忽都魯都兒迷失、奎章閣大學士中書右丞臣薩迪、奎章閣大學士太禧宗禮使臣阿榮、奎章閣承制學士僉樞密院事臣朵来,並以耆舊近臣習于國典任提調焉。中書左丞臣張友諒、御史中丞臣趙世安等,以省台之重,表率百司,簡牘具來,供給無匱。至於執筆纂修,則命奎章閣大學士中書平章政事臣趙世延,而貳以臣虞集與學士院藝文監官屬,分局修撰。又命禮部尚書臣巙巙擇文學儒士三十人,給以筆札而缮寫之,出內府之鈔以充用。是年四月十六日開局,倣六典之制,分天、地、春、夏、秋、冬之別,用國史之例,別置蒙古局於其上,尊國事也。其書悉取諸有司之掌故,而修飾潤色之,通國語於爾雅,去吏牘之繁辭,上送者無不備書,遺亡者不敢擅補。於是定其篇目凡十篇,曰君事四、臣事六。 君臨天下,名號最重,作帝號第一。祖宗勳業具在史策,心之精微,用言以宣,詢諸故老,求諸記載,得其一二於千萬,作帝訓第二。風動天下莫大於制誥,作帝制第三。大宗其本也,藩服其文也,作帝系第四。皆君事也,蒙古局治之。 設官用人,共理天下,治其事者,宜錄其成,故作治典第五。疆理廣袤古昔未有,人民貢賦國用係焉,作賦典第六。安上治民,莫重於禮,朝廷郊廟損益可知,作禮典第七。肇基建業,至於混一告成有績,垂遠有規,作政典第八。政刑之設,以輔禮樂仁厚爲本,明慎爲要,作憲典第九。六官之職,工居一焉,國財民力不可不慎,作工典第十。皆臣事也。以至順二年五月一日草具成書,缮寫呈上。 臣集等皆以空疎之學,謬叨委屬之隆,才識既凡,見聞非廣,或疎遠不知于避忌,或草茅不識于憂,虞、諒其具藁之誠,實欲更求是正,疎略之罪所不敢逃。竊觀唐會要創于蘇冕,續于崔鉉,至宋王溥而後成書,宋會要始于王洙,續于王珪,至汪大猷、虞允文二百年間,三修三進。竊惟祖宗之事業,豈唐宋所可比方,而國家萬萬年之基,方源源而未已,今之所述,粗立其綱,迺若國初之舊文,以至四方之續報,更加搜訪,以待增修。重惟纂述之初猷,實出聖明之獨斷,假之以嵗月,豐之以廩餉,給之以官府之書,勞之以諸司之宴,禮意優渥,聖謨孔彰。而纂修臣僚貪冒恩私,不稱旨意,不勝兢懼之至,惟陛下矜而恕之,謹序。 帝號 臣聞我國家之有天下也,上配邃古之聖神,繼天立極,非若後世之興者也。堯以唐侯興,虞夏禪殷,周繇契稷起,蓋有所因而進者也。三代而下,莫勝於漢、唐、宋。漢起亭長,則已微也,唐啟晉陽之謀,宋因陳橋之變,得國之故,其亦未盡善者乎?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