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医 湿 气 论 (上)
中 医 湿 气 论 (上)
发布时间:2008-08-21 13:36
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人知避风寒,不知避湿。能避风寒,不能避湿者,以风寒伤人显而急,湿伤人隐而缓。隐则莫见,而受之也深;缓则不觉,而发之也迟。湿生于土,本气属阴,阴为寒湿,后乃渐化为湿热。然阴气必得阳气而后升,所以盛夏热甚湿生,万物皆润,溽暑蒸淫,自下而上,升于太虚,为云雾雨露,则湿之化气,又为阴中之阳。阴中之阳,为湿热。为温病,湿热、温病,固同气异名者。湿热为病,湿与热犹分为二;温病,湿与热直合为一,湿中有热,热中有湿,浊热粘腻,故谓之温。
治之者,须要分别为本气,为化气,为分邪,为合邪,为外感,为内伤;于外感中,又须分别兼风、兼寒、兼暑之因;于外感、内伤中,又须分别湿多、热多、化燥、化火之变。
伤人身天气、地气之次第,入气分、血分之浅深。大抵湿之化气,多从上受,邪自口鼻吸入,故先伤天气,次及地气。经曰∶伤于湿,首如裹。又曰∶湿上甚为热,是也。湿之本气多从内受,总由脾肾阳虚,不能化水所致,故先伤地气,后及天气。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肾主水,肾为胃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是也。湿之本气,又或从外受、下受,伤天气,并及地气。经曰∶风湿之伤人也,气血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寒湿之伤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固,营血涩,卫气去。又曰∶阴受湿气。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是也。
夫皮肤、肌肉、经络、筋骨,虽有形质,属地,而其空窍之营运,实皆天气主之,此天包乎地之说也。界乎人身天地之间者,则有膈膜。膈膜之下,肝、胆布焉,三焦(右肾旁三焦腑。)之经脉行焉,相火寄于肝、胆。湿邪伤肺、脾、胃之表,(肺之表,皮肤也;脾之表,四里下行,肝、胆、三焦适当其冲,上下为邪所阻,不得遂其条达之机,其所寄之相火,必与湿热同升为病,而见寒热往来、耳聋、口苦、干呕、胁痛、停饮、膈痛等证。居乎人身前后之间盖湿土郁蒸之气,湿中有热,热中有湿,其秽浊粘腻之邪,由地而上,从口鼻传入,直趋中道,流布三焦,故膜原为藏邪之渊薮,伏邪多发于此焉。(邪伤毛窍经络之表与脏腑之里,皆随感随发,惟膜原空隙,如夹墙腹里一般,最易藏邪,超时乃发,名曰伏邪。温,伏邪也。
金之刘守真论温病主三焦,明吴又可又于三焦中揭出膜原。膜原本自《灵枢经》,二公之论,皆独超千古。)伏邪往往因风寒而发,得药开通肺气,在经之邪,从汗而解,暂觉病退,而半日一日之间,忽然转重。此无他,膜原湿热互酿之邪,从中而作。斯时也,必视其所传而药之。传表则从汗解;邪气遏伏重者,则从斑疹解;传里则根据附胃肠糟粕,必从大便解。
湿为浊邪,以浊归浊,故传里者居多。药之邪退,迟一二日,复作复传,反复循环,往往经屡下而邪始尽,吴氏又可所谓九传是也。其进锐者其退速,其进缓者其退迟;在春夏发者退速,在秋冬发者俱迟。愈期速者,两候(五日为一候)三候,迟者五七候不等。凡温病及伏暑晚发,暑湿疟、痢,多见如此,虚者尤甚。请析言之。湿之化气,为阴中之阳,氤氲浊腻,故兼证最多,变迁最幻,愈期最缓。其见证也,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浓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脉为邪遏,有似虚寒之象,误治为害非轻。)神多沉困嗜睡。斯时也,邪在气分,即当分别湿多热多。湿多者,无烦渴热象,天气为湿阻遏,不能外达下行,则必凛凛恶寒,甚而足冷,头目胀痛昏重,如裹如蒙,身痛不能屈伸,身重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疼而且烦,腿足痛而且酸。胸痞者,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寒热,状若阴虚者,申、酉、戌时,金气主令,又湿邪本旺于阴分也;小便短涩黄热者,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天气病地气因而不利也;大便溏而不爽,或濡泻者,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天气病地气因而不调也。
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气弥漫,本无形质,宜用体轻而味辛淡者治之,辛如杏仁、蔻仁、半夏、浓朴、藿梗,淡如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之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经曰∶水郁折之。谓水上泛,折回而使之下也。贾真孙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兼风者,汗出、恶风;兼寒者,恶寒、无汗。前法酌加苏梗、桔梗、豆豉、葱白、生姜之类。邪在经络,一身掣痛,酌加桂枝、水炒防己、秦艽之类,以开毛窍经络之壅。兼暑者,面赤、口渴、心烦,前法去蔻仁,酌加扁豆花、鲜荷叶清香辟秽,连翘、山栀、滑石轻清微苦淡渗,以解暑湿热之结。热多者,及湿热合邪病温者,前论气色苔脉诸证毕见,更加神烦、口渴,亦用前辛淡法,酌加芦根、淡竹叶、滑石轻淡辛凉之类,清金泄热。肺得清肃之权,自能化湿热于无何有之乡。肺是人身天气,天气下降,浊邪焉有不降之理?或从汗解,或从小便解。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共20页).doc
- 七年级英语上Starter Unit1-3单元练习.doc
- 七年级英语牛津版7A入学摸底题.doc
-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生字词练习答案.doc
- 七年级陕人版思想品德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河南师大附中】.doc
- 七煞阵答题 答案(按照拼音排序).doc
- 七西门子SIMATIC_S7-300400问答集锦.doc
- 万国2010年法条串讲班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授课提纲陈少文.docx
- 万家乡东红河堤水毁修复二期工程施工投标书(doc 18).doc
- 万山农贸市场项目组入场及财神叩拜仪式(doc 4).doc
- 中亚五国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报告(可编辑).doc
- 中、基层员工PBC绩效考核办法(试行).doc
-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_回顾与展望_方杰(可编辑).doc
- 中信集团深圳中信航空城项目整体定位报告(可编辑).doc
-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300题-高级职称(九)(过关必做).docx
-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300题-高级职称(八)(过关必做).docx
-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500题-高级职称(一)(过关必做).docx
-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300题-高级职称(六)(过关必做).docx
-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780题-高级职称(十)(过关必做).docx
- 中医妇科试题 330题-高级职称(一)(过关必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