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宜居指数(优地指数)构建与试评估结果.docVIP

城市生态宜居指数(优地指数)构建与试评估结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生态宜居指数(优地指数)构建与试评估结果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构建及试评估结果 时间:2011-07-04 10:27:00 来源:生态委 作者: 优地指数首次提出运用向量结构的评估方法,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从软(行为过程)、硬(结果成效)两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考核,为被评估城市找出其在象限结构中所处的“生态位”,从而寻求合理的发展路径。指数由四位数组成,两个向量同时反映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生态化程度和结果成效。它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起步型、发展型、本底型和提升型四种类型城市,数值越高代表城市生态宜居程度越高。 图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向量结构 研究方法:优地指数其特点在于并不仅仅对城市生态宜居建设之后的结果和成效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要考察生态城市子系统的功能、发展效率与动态。指标体系需要是动态、可比的,既体现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也能够反映城市自身的纵向比较。 结果类指数:“优地指数”的结果指数的研究借力包容已有的权威发布的指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纳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颁布的获奖范例和试点城市排名作为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结果类指数,用以反映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结果,权威的指数包括: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等。 过程类指数:过程指数着重体现“发展”,通过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指标变化率,评价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参考国外发布的权威生态宜居指标体系和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各部门制定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的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征,选取表征城市生态系统涵盖的10个方面,包括:能源、水资源、大气、垃圾废物、城市绿地、交通、城市安全、政府运营管理、绿色建筑、生态规划等,相对应的指标包括: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增长率、空气质量指数好于二级天数增长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比重增长率、建成区城市绿地覆盖率增长率、人行道面积占比增长率、自然灾害承灾能力等11个指标。其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国务院直属机构部委的统计资料,包括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09)、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2009)中国循环经济年鉴(2009),中国环境保护部公布数据以及各直辖市/地级市网站资料。 为了使所有城市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计算各个城市的指数排名总分,从不同来源收集到的数据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使量化指标分布在0-100之间,指标采用min-max算法。在权重确定方面,各个基本指标分配了相同的权重,说明10个方面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各个类别权重的均等化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征,每个方面都需要均衡考虑。 试评估结果: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试评估,试图从一个宏观、广阔的视角对各城市的生态宜居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根据评估结果,绘制结果-过程向量结构图(图2)。 图2 287地级以上城市结果-过程向量结构图 第一象限组(X≥50,Y≥50),这类城市为提升型城市,代表城市有:深圳、成都、大连、杭州、昆明、南京、宁波、青岛、上海、北京、苏州、无锡等15个城市,占287个地级市的5%。 这类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宜居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对环境、资源的能耗相对较低,城市建设的成效高。处于提升型的城市,应在技术层面上大力提升环保新兴技术,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最终实现。 第二象限组(X50,Y≥50):这类城市为发展型城市,代表城市有:东莞、哈尔滨、汉中、呼和浩特、拉萨、牡丹江、南宁、太原等55个城市,占总评估城市的19%。这类城市已经开始关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建设中对环境、资源的能耗相对较低,但是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处于发展型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在政策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注重技术的革新形成城市生态、宜居改造的积累,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象限组(X50,Y50):这类城市为起步型城市,代表城市有:长春、长沙、鄂尔多斯、定西、兰州、廊坊、柳州、陇南、榆林、西安等207个城市,占总评估城市的72%。起步型城市的城市建设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还应提高对生态宜居建设的力度。这类城市处于起步和成长的交替阶段,在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提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全方位的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四个象限组(X≥50,Y50)为:这类城市为稳定型城市,代表城市有:海口、三亚、绍兴、沈阳、天津、威海、厦门、中山、珠海等10个城市,占总评估城市的4%。此类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虽然在生态宜居建设中的行为强度不显著,呈现出较好的城市生态宜居的态势。今后,此类型城市若要进一步提升,还应加大建设力度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