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630-医学传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医学,诊治,治疗,中医,西医,超声波,内科,外科,骨科,药理学,针灸

篇名医学传灯 书名:医学传灯 作者:陈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自叙 属性:医者意也。以我之意。揣病之情。始终洞悉。然后可以为医。但天下之意有有本之 意。有无本之意。无本者 师心自用。未尝有所闻见。妄而不可为训也。有本者得之师资。鉴之往昔。论一症。订一 方。皆有上下千古之识。 不敢以己意为臆逆也。然而几此亦甚难矣。晋朝以前。司是术者。类皆缙绅先生。苦心济 世。精言微论。卓有可 观。后世用为糊口之术。文人学士。概不与焉。脉理方论。已自不工。而又当兵火之后。 医经残缺。凑合成书。 其中虽有可采之说。精奥难解。不可从者十之六七。若非临症参考。将何去而何从乎。予 不敏忝生名阀。 当以书香为急。不幸稚年失怙。叠罹水患。不能沉心于举业。一生虚度。何以告无罪于祖 宗。然而择术于医。 固为温饱之计。而删述纂修之功。固当亦有责焉。于是访投明师。讲习数年。其所获者。 医学之规矩已耳。法律 已耳。临症不无少隔。因思孟子有云。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孔子曰。吾 道一以贯之。是知学道 之功。始而求其中规,继而求其能贯也。然中规之学在乎师。而能贯之功则在乎我。不博 无以为约。不约无以为贯。 遍览群书。上而神农轩岐。张朱李刘。下而医统准绳。薛氏之十六种。以及指掌医鉴。无 不细加详阅。 究之相同者多。互异者少。宜遵者不过约略数言。纂集成编。尽可塞责。其中隐而未发之 义。因此悟 彼之妙。犹未之知也。先辈云。熟读王叔和。不如见症多。三十年来。阅历既 烦。有一症。必有一症之理。以理思症以症合理。方敢下手调治。又于今医之中。一长可 取者。虚心访问。一一笔 诸笥中。悠而游焉。渐积而久焉。古今之妙义。始得融会于吾心。不揣庸陋。妄蹈作述之 咎。更订十数余次。苦志 成书。将古今奥妙。深入而浅出。言近而指远。高才视之。鲜不以为迂。然而病机之源 流。治法之初终。俱莫遁乎是矣。 非敢曰医囊无底。可于是集而大备也。但理路既明。由此扩而充之。其入于精微之地。岂 有他哉。予之气 禀甚怯。天鉴下民。加我数年。再将伤寒女科素难本草终其注释之事。则 天祖之生我不虚耳。斯道之行废。又何足论乎。 \x时康熙庚辰菊月尚友斋陈岐德求氏自识\x 目录卷上 篇名脾胃 属性:人之有脾胃。犹地之有土也。万物生化于土。而人之五脏六腑。大经小络。以及皮 肉筋骨。无不资生于脾胃。 一身之要物也。盖命门真火。乃父之精气。附于两肾之间。未有此身。先有此气。出于天 成。不假人为。所以 谓之先天。若夫脾胃之气。饮食五味。变生五气。以奉生身。全藉人为。后天之气也。饮 食虽能养人。亦能害人。 欲求长生者。全要饮食节制。为却病之良方。饮食之所以养人者。原取其气。不取其味。 因谷味甘淡。故 假五味以引之。然亦不可偏嗜。辛味归肺。肺盛则金来克木。肝血不生。甘味归脾。脾盛 则土 来克水。肾精消散。苦味归心。心盛则火来克金。肺气虚耗。酸味归肝。肝盛则木来克 土。脾气亏损。咸味归 肾。肾盛则水来克火。心血不足。今人烹炮一物。必备五味。全是不欲偏胜之意。惟肾水 多有不足。 故咸物独多。然亦不可偏胜也。(云来按若味过于辛且能伤肺耗气损阴味过于甘且能壅气 生痰满中味过于苦且 能伤脾胃而动燥火味过于酸且能挛筋槁骨枯肌伤肺味过于咸且能伤血损肺再评此按发原本 所未发)每日饭 食。只宜八分。不可尽量。凡遇外有茶水。家食即当减去一次。 每见恣意饮食之人。非不节制。一至食当其前。不觉食指之欲动。此嗜欲之性。人所不自 禁者也。吾 辈终岁用药。补益者少。消导者不计其数。宁非 嗜欲之自戕乎。日进饮食。必须碎咬细啮。徐徐咽下。方不伤脾。食后慢行百步。用手搓 磨其腹。庶几饮食可消。 最忌食后就寝。耳无所闻。脾即不磨。肺气又不为之四布。惟有郁结成病而已。至于夜食 尤当屏 绝。自平旦以至日中。胃气行阳。二十五度。饮食易消。日中以至合夜。胃气行阴。二十 五 度。饮食难消。释教过午不食。其亦卫生之大则欤。更有病后虚人。元气未复。脾气不能 胜谷气。 只须白粥调理。扶助元气。肥甘硬物。不但不能消化。且增其病。不可不察也。平日调理 丸药。宜用滋阴健脾丸。 盖肾主藏精。其所以生精生血者。全赖饮食生化。而输归于肾。脾胃一强。精血自足。张 洁 古云。补肾不如补脾。旨哉言乎。六味地黄丸一方。其性孤阴。但可降火。不能生精。苟 非阴虚有火者。必以健脾为主 治也。 脾胃虽能化物。而其所以化物者。实是下焦水火二气。命门火衰。釜底无薪。其何能熟。 古方理中汤 八味地黄丸。皆知补火以生土也。至若水亏不能化

文档评论(0)

s132854581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