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281-疡科纲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医学,诊治,治疗,中医,西医,超声波,内科,外科,骨科,药理学,针灸

篇名疡科纲要 书名:疡科纲要 作者:张山雷 朝代:民国初年 年份:公元1912-至今 目录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篇名第一节·论阴证阳证 属性:疡科辨证,首重阴阳。然阴阳二字,所包者广,不仅以热证为阳、寒证为阴,红肿 起 为阳、平塌坚硬为阴也。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俨俨然以痈疽二字判分阴阳,谓高突 红 肿者为痈,为阳证;坚块不红者为疽,为阴证。世之治外科者多宗之。虽曰借此字面以示 区 别尚无不可,然顾其名必思其义。一字之确诂,必须切合训诂本旨,而后名正言顺,可为 后 学法守。其亦知痈疽二字之本义乎。痈者壅也,疽者沮也,阻也,皆为气血壅闭,遏止不 行 之意。本是外疡笼统之名词,无所轩轻于其间,何尝有一阴一阳之辨别。岂可自我作古, 强 为分析,而谓古人制字,当如吾意,独具见解。此土豪劣绅,武断乡曲之故智,大不可 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不问阴阳,统称痈疽,最是通论。凡古书之外疡名词,或称某 痈, 或称某疽,皆当认为笼统之辞,断不可误信王氏之说,而执痈疽二字妄为分别。惟阴阳二 证 虽无代表之字面,而未尝无界限之可言,但取义亦非一端,必须融会贯通,悟彻至理,而 后见微知着,直决无疑。 有可以经络之部位分阴阳者,如头面为阳、背后为阴,股外为阳、股内为阴之类是也。 有可以人体之向背分阴阳者,如面前及脑腹之部多阳证,脑后及腰背之部多阴证是也。古 者 圣人南面而立,向阳而治。故面前属于阳,背后属于阴,确有至理。 有可以病因之寒热虚实分阴阳者。如热病皆阳证,寒病皆阴证;实病多阳证,虚病多阴 证是也。有可以病势之迟速分阴阳者。其来也疾,三日五日而其形已巨者,皆阳证;其来 也 缓,旬日匝月而无甚变迁者,多阴证是也。有可以病形之浅深分阳阴者。发于肤表之间, 不 着筋骨而肢体之运动自如者,皆阳证;发于肌肉之理,推筋着骨,而身躯之动作不便者, 皆 阴证是也。有可以肿势之坚软分阴阳者。如其肿坚凝,按之如石者,多阴证;其肿虽巨, 按 之软和者,多阳证是也。有可以痛势之缓急分阴阳者。如暴戾迅速,掣痛猛烈者多阳证; 顽 木不仁,痛反和缓,或但觉酸楚牵强,意不作痛者,多阴证是也。乃或者必以 赤高肿为 阳 ,漫肿不红为阴,但就表面言之,似亦未尝不确。不知疡患皮肤殷红者,其病最浅,仅在 腠 理之间,所以肤表易于变色。如暑月热疖痱疹癣疥之类,皆非外疡重要之病。或则肌肉柔 软 之部,如 内、腋下、股阴、 中诸处,乃其人之骨小肉脆,肌肤柔白者,生疡往往发红。 发红肿者。如脑疽、背疽,病在太阳寒水之经,脉多细小,舌必白腻,均是阴证之确候, 而 外形亦或高突发红。则以此病初起,必先发见黍米一粒,头白根坚,病即在于肌肤之间, 故 能皮肤变色。此红肿不足以概阳证之确据也。若夫疡发于肌肉之里,去皮毛尚远,则内纵 成 脓,而肤表必不改色。或肩背肌肤致密之处及其人之色苍皮老者,发疡虽浅,色亦不变。 又 何得因其不红,而概谓之为阴证。要之,见证论证,分别阴阳,务必审察其人之气体虚实 及 病源浅深,而始有定论。望色辨脉,兼验舌苔,能从大处着想,则为阴为阳,属虚属实, 辨 之甚易。若仅以所患之地位为据,已非通人之论。而顾拘拘于方寸间之形色,亦只见其目 光 之短浅,究竟于病情病理,两无当也。 目录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篇名第二节·论肿 属性:外疡情势皮相者,恒以发肿之大小缓急辨别轻重而已。然其实不可以外形论也。要 在视 其病源之浅深缓急及部位之虚实险夷为主义。故有发肿甚巨,其势可畏,而治疗得宜,功 成 反掌者。亦有坚块尚小,貌若易疗,而费尽手续,始终不应者。此非医家之技术有良莠, 诚 以受病之源,万有不齐,切不可以一例观也。若但以外形论之,大率肿在皮肤之表,肌肉 之 中,虽有大疡,尚多易治。若在筋骨之间,大节之界,起病虽微,亦多难疗。凡外疡之浅 者 ,肿必高突而根围收束,不甚平塌者,最是佳象。若散漫不聚,毫无畔岸者,则多棘手。 而 其深者,初发时,但酸痛不仁,甚者且微酸而不痛,然皮肉如故,无所谓肿硬坚块也。至 数 日而重按之,始觉其中有僵硬之处,然后渐以延开,其势日巨,而尚无高突形象。其皮肤 之 色泽如故,其肤表之肌肉亦如故,此附骨大疽发肿之次序,病家恒不自知为疡证者也。若 以 肿势之已发现者言之,则坚肿而四围分明者,其证顺;坚硬而畔岸散漫者,其证重。非毒 势 之不聚,即元气之不充也。若坚肿大痛,按之四围皆硬,而其中有一点独软者,则内已成 脓 矣。亦有软肿散漫,杳无边际,其人但苦其重而不作痛,则气血大衰,断非佳状。此证

文档评论(0)

s132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