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医学,诊治,治疗,中医,西医,超声波,内科,外科,骨科,药理学,针灸
瑰宝苑
医脉摘要
--
提要
本书上、下两卷,署为萧廉泉先生所著。同社陈龙池君,从友人李宇仁君处录示。李君
酷嗜医籍,亦在旧书肆中所得原署希琴叠研斋主人手抄,未刊稿也。其间,鉴别证候之
疑似,并验舌诊脉之方法,附以时方歌、药性赋,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与第一集第五种
《医阶辨证》互相发明。古今医籍中不可多得之作,惜未审萧先生何许人也有知者,应惠
函相告,俾表扬以志勿谖。
《医脉摘要》序
李君宇仁精于医,生平以搜罗医籍,为药且精于鉴别。偶见元明旧刻及前贤秘本,必重价
购得之,虽质典,亦所不惜。自颜其斋曰味异,足见其所好之深也。予与李君有同嗜,
朝夕过从,相与纵谈医学。往往夜深忘倦,而李君亦乐而忘返也。辛酉岁暮,朔风猎猎,
细雨霏霏,予偶造其庐,见案头置一册,颜曰萧廉泉《医脉摘要》,下署希琴叠砚斋主
人手抄。询之,系新得之旧书市者。假归一读,其选摘辨别至精至当,后附时方歌、药
性赋,亦简洁可喜,盖亦医学中之识途老马也。亟录一过,置诸案右,以供浏览。因志数
语,以弁于简端云。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戍春三月上完广陵龙池氏陈宗转识于守一斋医脉摘
要卷上
发热辨
伤寒发热,多兼恶寒,有仲景成法可循。惟杂病发热,颇类伤寒,不可不辨。凡脉数、发
热、头痛而身不痛、右脉或紧或滑而左脉平和者,伤食也。夏月,四肢发热、身体沉重、
胸膈烦闷、但不恶风、不头痛者,湿热相搏也;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时剧者,风湿也,身
热而烦,但头不痛、脉不浮紧、不恶寒者,虚烦也。春夏之交,发热而渴,或微恶寒、左
脉大于右者,温病也,身热、头痛、自污、多眠、阳脉浮数、阴脉濡弱者,风温也。夏
月,脉虚、身热而喘乏者,伤暑也;四肢发热,口唇干燥、烦闷不宁、而身不热者,脾热
也。每日晡时,憎寒壮热、脉数盛而有痛处者,痈毒始发也。(原注:又有夜间发热,天
明则退,或自汗出者,乃血发热,热在荣分,故不作渴,也宜清荣之剂。)
太阳为先天之主阳,其热发于荣卫,故一身手足壮热。阳明乃太阳少阳相合之阳,其热发
于肌肉,故蒸蒸发热。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其热发于腠理,时开时合,故往来寒热。此
三阳发热之分也。太阴为至阴,无热可发,因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得主四肢而发热于
手足,所以太阴伤寒,手足自温;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耳。少阴为封蛰之本,若少阴不
藏,则坎阳无蔽,故有始受风寒,而脉沉反发热者,或始无表热,八九日来热入膀胱,致
一身手足尽热者。厥阴当两阴交尽一阳初生,其伤寒也,有从阴而先厥后热者,有从阳而
先热后厥者,或阳进而热多厥少,或阳退而热少厥多或阴阳和而厥与热相应。此三阴发热
之分也。
伤寒发热,得汗则解。若汗出而热不退,或为风,或为湿,或风湿相搏,或风温不解,切
勿专用发表之药。初病时之热,为虚实热,或表实或里实也。大病后之热,为虚热,或阳
虚或阴虚也。
潮热辨
潮热有作有止,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时。若每日申酉时发热,此阳明胃实也,宜下之。若
潮热于寅卯,则属少阳;潮热于巳午,则属太阳,宜分别治之。
有潮热似疟、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气弱、脉弦,服补药不效者,此痰饮随气而潮,故热
亦随饮而潮也,宜涤痰之剂。
有气口脉滑,当薄暮发热,明日复止者,此内有宿食也,宜消食之剂。
有阴虚发热,夜热而朝退者,或产后下血过多,或内伤失血不止也,宜养阴而兼清火。
小儿发热辨
心热者,额上先赤,心烦,心痛,掌中热而哕,或壮热饮水,巳午时甚。肝热者,左颊先
赤,便难,转筋,寻衣捻物,多怒多惊,四肢困倦,寅卯时甚。脾热者,鼻上先赤,怠惰
嗜卧,身热,饮水遇夜益甚。肺热者,右颊先赤,手掐眉目喘咳,寒热饮水,日酉热甚。
肾热者,颏下先赤,两足热甚,骨节如虫蚀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仍当辨其虚
实:实则面赤,气粗,口燥唇肿,作渴饮冷,大小便难,或掀衣露体,烦啼暴叫,仰面而
卧,睡不露睛,手足指热;虚则面色青白,恍惚神缓,口中虚冷,嘘气软弱,喜热恶寒,
泄泻多尿,或乍凉乍温,怫郁惊惕,夜出虚汗,屈体而卧,睡露睛,手足指冷。大抵阴虚
则内热,阳盛则外热。以手轻按之则热,重按之不热,此皮毛血脉之热,热在表也;重按
之筋骨之分则热,轻按则不热,此筋骨之热,热在里也;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此肌肉之
热,热在表里之间也。壮热者,肢体大热,热不已则发惊痫;温热者,肢体微热,热不已
则发惊搐。壮热恶风寒,表之虚热也;不恶风寒表之实热也。壮热饮汤,为津液亏,里之
虚热也;壮热饮水,为内火炽,里之实热也。
恶寒辨
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
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阳乘阴者,腰以下至足热、腰以上寒,宜栀子豆豉汤吐以升之,或用升阳散火汤以达之。
若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