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太乡镇一级是全面推进政改的突破口论文报告.docVIP

陈红太乡镇一级是全面推进政改的突破口论文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陈红太 乡镇一级是全面推进政改的突破口 导读: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对于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目前有各种各样的主张和呼吁。我认为,乡镇街道着手一下“七化”改革:一是公推直选制度化。二是领导问责民主化。三是结社自由公益化。四是基层党建社会化。五是政府转型科学化。六是领导选拔多元化。   以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坚持认为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有着内在规律并可以认识和驾驭的历史进程。对于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生态作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一体化建设来对待;最根本的动力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无穷智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规律性、一体化、群众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理解政治体制的含义,不能把它放在抽象的概念范畴中,而应放在中国现代化“五位一体”建设的科学发展观的视域内,基于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实践经验来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相对应和相互联系的一个概念。体制就是制度体系。政治体制就是政治制度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原则,也包括政治制度及其具体实现形式,以及这些制度和实现形式的运作。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制度体系及其实现形式和运作的改革。之所以叫改革,就是因为这个改革是在不动摇基本政治原则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第一要务。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妨害和阻挠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这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含义必须关照的两个最重要维度。   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内涵   到目前为止,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内涵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段:1979年到1989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基于吸取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十年动乱”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要解决的问题如邓小平所说: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纵向的是地方和基层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横向的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干部老化缺乏活力。党的十三大报告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是这一时期认识和政策的集中体现。所以这一时段邓小平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主题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目的是建立能够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充满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现在从实践成果来概括总结这一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在重新调整阶级关系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恢复“文化大革命”以来遭到破坏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权力下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89年到2003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调整的重大事件。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问题被现实地提了出来。建立市场经济,我国急需解决法制规范的缺位问题,程序正义总是要有的,不然一种新经济秩序的建立靠什么作保障。所以,这一时段,党政关系、家长制问题被搁置,有几大政治建设问题更加被凸显: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建设问题,不仅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法和商法需要建立,保障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参与者的私权保障方面的法律也需要建立;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从计划到市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都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三是基层民主和村社自治将进一步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四是保持宏观政治稳定的问题,即保持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不变,政改在这个基本框架内调整和完善。所以,这一时段的发展、稳定、改革三者的排序,“稳定”升到了第二位,改革不仅要以“发展”作为目标,还要以“稳定”作为前提条件。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保持社会宏观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有碍于发展和不利于稳定的改革,是不能作为国家政治发展策略出台的。   2003年至今。这个时段由于非典事件的影响以及发展的可持续、不平衡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人的生命权和社会民生权问题日益引起中央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统筹发展和“五位一体”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