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解析.docVIP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夯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动词“收”“出”的赏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参考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导学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解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诗人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参考答案: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解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参考答案: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 解析:“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蘸”是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美好景象。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解析:此词上阕描写了一幅简约朴实的雪天垂钓图,刻画了一个闲适自在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宁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如“振”“但”。 答案: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