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形象部分第2课时.docVIP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形象部分第2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时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中秋 米 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①,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②。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③枕卧江流。 注:①(línɡ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②瓯(ōu),杯子。③欹(qī),斜倚,斜靠。 (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选取的代表性意象有:砧声、秋风、蟋蟀、美酒、明月、玉笛、江流等。 (2)①米芾一反宋玉之悲秋,显示出旷达:“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②赏月不写月华,除上阕末尾点出“明月挂南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③写“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① 乔 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庙不灵狐狸漾瓦②,官无事乌鼠③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①这首小令是作者由杭州西湖来游宜兴荆溪途中所见,有感而作。②狐狸漾瓦:狐狸摔瓦罐,指做事胡来。③乌鼠:乌鸦和老鼠。 (1)“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三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