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教案(戴树桂主编)01.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 境 化 学 选用教材: 环境化学 戴树桂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唐琼; Tel: E-mail:tangqiong75@163.com 全书内容学时分配与重点 第一章 绪论(基本了解,3学时)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掌握,14学时)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重点掌握,16学时)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重点掌握,10学时)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动过程(重点掌握,15学时)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圈层中转归与效应(重点了解,6学时) 第七章 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自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污染物的源和汇,大气中主要的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以及大气颗粒物性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关注的大气问题。 2. 掌握天然水体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间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了解主要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归趋模式。 3. 掌握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及氮、磷营养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积累以及有机农药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和持留,了解环境条件变化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4. 掌握金属形态的生物有效性、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化学物质的生物吸收和生物浓缩机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了解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化学物质引起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基本原理,利用有机物结构与致癌作用关系预测化学物质的致癌性等。 考核方式 平时(测验、作业、点名):30% 期末考试:70% 参考教材类 《环境化学》 何燧源 金云云 何方 编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3版 《环境化学》 王晓蓉 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1版 《环境化学教程 》 邓南圣 吴峰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环境化学》,陶秀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eventh edition) S E. Manahan Lewis Publishers 环境化学教程 刘兆荣,陈忠明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环境水化学 魏振枢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7月 水化学 王凯雄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5月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Thomas G. Spiro William M. Stigliani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年7月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从当今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入手,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任务、内容、特点、发展方向和主要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 要求同学们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第一节 环境问题 本节要点: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临的挑战、环境保护目标和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 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 1)环境问题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 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机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干扰和侵害,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具体地说:环境污染就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土壤和动植物污染并达到有害的程度。 2)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低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未能追根寻源。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