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咬痕及其个人识别.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咬痕及其个人识别 咬痕(bite mark)是牙齿或牙齿与口腔其它部分一起作用于物体上造成该物体在形态学上发生改变而遗留的痕迹。 法医学和痕迹学都涉及咬痕问题。法医学主要研究遗留在人体组织上的咬痕,痕迹学则主要涉及非人体组织上的咬痕。 咬痕常常是攻击和自卫结果的反映。最多见于性犯罪和虐待儿童案件。 第一节 咬痕的形成 咬痕是口腔器官运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前牙(上下切牙和尖牙)运动所产生的 咬合作用(biting). 2、口唇及呼吸运动所产生的吸吮作用(sucking) 3、舌运动所产生的挺舌作用(tonguethrusting)。 咬痕形成过程: 1、口唇摄取被咬物。 2、下颌下降前移,上升使上下颌前牙处 于相对位置咬住被咬物。 3、咀嚼肌收缩,使前牙穿透或切入被咬 体,上下颌切牙对刃。 4、下颌切牙的切缘沿上颌切牙的舌面向 后向上滑行,回归到正中咬合位。 上下颌前牙咬合过程中,上颌牙列相对较固定,下颌牙列运动较为复杂。 上下颌前牙咬合力量的大小与咀嚼肌收缩力量大小成正比。咬合力受个体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牙本身的状况以及职业习惯特点等因素影响。 表12.1 上下颌牙的最大咬合力(kg) (根据KOHIOnHKO 1971) 第二节 咬痕的特征 人咬痕的形态根据其咬合部位的不同有所差异,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咬痕的损伤性质: 1、皮肤的擦伤和撕裂创 2、擦伤及皮下出血最常见于柔嫩而血管丰富的皮肤组织,如脸、睑、大腿内侧等,撕裂创常发生于皮肤相对固定的部位如头皮、下颌、鼻、耳面颊等。 Rawson(1984)将咬痕分为四种类型,即 1、有牙痕与撕裂创但无皮下出血: 2、撕裂创伴擦伤或皮下出血: 3、吸吮状的咬痕: 4、拉扯状的咬痕。 咬痕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为: 1、最初可见到牙压戳在皮肤上留下凹陷痕, 经3~5分钟,咬痕局部肿胀。 2、10--15分钟后肿胀明显 3、咬后约20分钟牙痕十分模糊,难以辨认; 4、20~60分钟时肿胀达最高峰并持续约5小 时,之后肿胀区逐渐消失 5、24小时内仅留下齿痕及吸吮位置出血区 6、咬后72小时左右,咬痕消失 咬痕的发生发展经过和保留时间受被咬者的年龄、性别、被咬部位以及胖瘦等因素有关,也与咬合力量有较大影响。 据研究报道,瘦者身上的咬痕较肥胖者保持时间长;面部的咬痕比臂部的消退快。 Ardran等人(1958)用活体实验观察肩、胸部咬痕的变化规律时,发现在24小时内咬痕的变化最迅速;同样的力量,肩与胸的咬痕深而出血少,腹部的咬痕浅而出血多。基本规律: 第一天有清晰的咬痕轮廓,皮肤表面有组织液 渗出; 第二天咬痕细节逐渐消退,皮下出血开始颜色 变; 第三天皮下出血颜色变浅,但中心部位仍较清 晰; 第四天仅留下咬痕中心部位的挫伤痕迹。 Furukawa(1984)经活体实验研究提出: 皮肤上咬合后如无皮下出血等损伤,牙 痕在男性手腕和面部分别保持3~6小时和 2.75~5.5小时;女性同样的部位则分别 保持9~12小时和6~48小时。 尸体上咬痕消失的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但也有埋葬一年后人体上咬痕仍保留可辨的报道。 受被咬部位和体位的影响,咬痕的形态特征有时会发生较大的差异。不同部位的皮肤组织其硬度、弯曲度、纹线、伸展度等均有很大不同。 如软组织较丰满的部位(如乳房)被咬时,因较大范围的组织被吸吮咬合,而一旦组织复原后,使咬痕的形态较实际的为大; 有人用邮戳在人体多个部位上印记发现,尽管邮戳的特征不变,但其形态大小明显不一。 体位的变化对咬痕的形态改变影响则更明显,据研究,在改变体位后,同样咬痕在不同部位上的变异程度: 在颈部达0.1~0.7cm 在胸、肩、腋部达1.8~2.5cm 在大腿达0.5~1.2cm 在小腿达0.1~0.5cm 而在手指、耳廓、鼻等部位则无改变 第三节 咬痕的认定和提取 一、人咬痕的认定 人咬痕大体形态上一般呈对应性半弧状 或条状的印痕,一般伴有表皮剥脱和皮下出 血。 表皮剥脱由牙齿切咬后滑动所致,故上 下颌呈对应性,方向由外向内;人咬痕通常 由切牙和尖牙构成,特殊情况下伴有前磨牙。 动物咬痕一般呈u字形,颌弓较大。 食草类动物咬痕主要由切牙所致而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