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道路工程【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道路工程【ppt课件】

§5.1 道路工程 道路与道路工程的简单定义: 1 道路:一切能供通行的地上建筑物; 2 道路工程:为道路建设而实施的规划、 §5.1.1概述 一、道路简史 1、道路称谓:周朝—导路、秦朝—驰(驿)道、(唐、宋)元朝—大道、清朝—官道、大道和马路、至20世纪初,汽车出现后才改马路为公路。 §5.1.1概述 一、道路简史 2、我国道路的发展 (1)1902年上海出现第一辆汽车;至1913年中国修建第一条公路(长沙~湘潭)。 (2)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阶段,道路修建出现了活跃的景象。 2、我国道路的发展(续1) (3)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进而修建了沥青道路,黑色路面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道路等级上了一个新台阶。 (4)1978~1990年间主要是改造泥结石道路为油路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提高道路标准,将二级以下的道路改造成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道路。 2、我国道路的发展(续1) (5)1990~至今,中国大陆主要是建设了大量的高速路或高等级公路,结束了中国无高速路的历史、或者中国有高速路在台湾的尴尬局面。从此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道路交通。 2、我国道路的发展(续2) (6)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出现在1998年9月以后,当时由于受洪水的影响,为了增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我国高速公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为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4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 二、道路的种类 1、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 2、城市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快速干道、城市一级道路。 二、道路的种类 3、专用道路:汽车专用道路、自行车专用道路、厂矿专用道路、林区专用道路以及国防道路等。 三、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 1、勘测设计:将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道路的勘测,并将测量结果直接联入计算机,再借助CAD完善设计任务。 2、施工机械:道路施工中将大量地采用新型的机械设备,以提高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3、材料更新:改进型沥青和高分子化合物复合材料,将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以改善道路的运行条件和使用寿命。 4、环境保护:道路建设逐渐向道路工程与沿线绿化工程同步完成的方向转化(渝合高速、长万高速)。 注:环境保护工程现在已经规定为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1.2 道路的特点与组成 一、道路的特点及功用 1、特点 (1)基本属性:道路工程具有公益性、商品性、灵活性、超前性和储备性; (2)基本特点 a 道路是线形不动产、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大; b 道路工程的建设周期与使用周期均铰长; c 道路是一种垄断商品,不能自由买卖,其所有权归国家; d 生产时间和使用(消费)时间无法绝对地分开,生产消费同空间; e 道路必须以整个系统的形式才能发挥作用;一段独立道路的某个部分很难单独发挥作用。 一、道路的特点及功用(续) 2、功用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路建设的完善,公路运输也越来越多地承担长途运输任务; (2)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方式; (3)联系城市各部分,形成城市骨架,确定城市布局; (4)划分城市街坊、表现城市建设风格。 二、道路的组成 1、道路线形的组成 (1)线形的定义:道路中心线在空间的形状; (2)组成:空间位置、形状和尺寸; 2、结构的组成: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桥涵结构、隧道工程、防护工程、特殊工程(软基处理、滑坡治理、半山桥等)以及沿线设施等。 §5-1.3 道路线形工程 1、平面线形:道路工程的平面线形是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回旋线)以及它们的组合。 2、常用平面线形组合 §4-3 道路线形工程 3、超高:在道路弯道处,设置外高内低的单向横坡,其坡度大小应由弯道半径和设计车速确定。 §4-3 道路线形工程 4、加宽:在道路弯道内侧从基础开始至路面均比直线段的宽度大。 5、视距:驾驶员在驾驶中能看见的最远距离,最小行车视距是发现障碍物到完成安全措施所需要的时间里汽车行驶的距离。 二、道路的纵断面 1、纵断面线形:道路线形在竖直面的投影,是由直线和凹凸型曲线组成,曲线通常采用圆弧线。 2、纵断面线形的设计任务: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道路等级和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确定道路的坡度和纵向圆弧半径。 3、路线纵坡(i):道路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道路纵坡,用“i”表示。 二、道路的纵断面(续) 4、路线纵坡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大纵坡imax、最大坡长、合成纵坡、平均纵坡以及最小纵坡imin 。 5、纵坡与运输的关系:影响道路运输安全、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 6、确定竖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行车视距、离心力限制与道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