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历史上的经典实验.do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历史上的经典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历史上的经典实验 实验题目】:PCR【完成该实验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Kary BMullis【实验大致过程,经历】:PCR最初的原始雏形概念是类似基因修复复制,它是于1971年由Dr.Kjell Kleppe提出。他发表了第一个单纯且短暂性基因复制(类似PCR前两个周期反应)的实验。而现今所发展出来的PCR则于1983由Dr.Kary B.Mullis发展出的。1983年4月在开车去度周末的路上,Kary Mullis考虑是否可以有一种方法对微量生物样品中的DNA的结构进行鉴定,因为很多致病基因的鉴定都只能在很少的样品中进行。最初他想利用Sanger做DNA序列分析的原理,但是做序列分析时,引物的结合并不能保持足够的特异性。于是,他想到在目的基因的下游再加一条引物,这条引物结合在互补链上,两次序列分析的结果可以相互补而确认。然而DNA样品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可能会干扰双脱氧核苷酸的参入。解决的办法是将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脱氧核苷酸,反应完成后可以获得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然后加热使各种不同长度的两条链解链,再加入新的寡核苷酸引物和同位素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得到标记片段进行分析。不过,如果脱氧核苷酸的量已经足以合成新链全长,就无法进行上述分析。想到这里,Mullis突然意识到,尽管这样的合成的DNA链不能用于分析DNA的序列,但是如果反复进行这一反应,无疑位于两个引物之间的序列会得到扩增,扩增出来的DNA应该是位于两条引物间特异性序列。【实验意义和贡献或者启发等】:通过PCR,可在几小时内将一个分子的遗传物质成百万乃至上亿倍的复制。PCR技术的建立在科学史属于一种postmature发展方式。即该项发现或发明出现时的一切理论基础都已经具备,只是没有人实现这一发明或发现。可见,科学家们需要更活跃的思维来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和见解。参考文献出处:实验题目】:DNA的半保留复制【完成该实验的科学家】:Meselson和Stahl【实验大致过程,经历】:Waston和Cl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曾就DNA复制过程进行过研究,他们推测,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分开,每条链分别作模板合成新链,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之为半保留式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1958年Meselson和Stahl进行了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首先让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2代,使所有的DNA分子都被标记上15N。15N-DNA的密度比普通14N-DNA的大,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时,这两种DNA形成位置不同的区带。如果将有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普通的培养基(含14N的氮源)中培养,经过一代之后,所有DNA的密度都介于15N-DNA和14N-DNA之间,即形成15N-14N杂合分子。两代后,14N分子和15N-14N杂合分子等量出现。若再继续培养,可以看到14N-DNA增多,当把15N-14N杂合分子加热变性时,它们只形成含15N的重链DNA,与只含14N的轻链DNA(即单链无15N-14N杂合)。【实验意义和贡献或者启发等】:DNA半保留复制实验对深入研究DNA复制过程来说意义重大,对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奠定了基础实验题目】:遗传密码的破译【完成该实验的科学家】:Crick;Nirenberg;Khorana【实验大致过程,经历】:1961年,Crick及其同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研究了噬菌体基因移码突变而推测核酸分子以非重叠的、无标点、核酸三联体的方式来编码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序列。他们还证明了基因与蛋白质的共线性关系。Nirenberg等早期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用均聚核糖核苷酸做模板,指导氨基酸的合成,首先揭示了个别氨基酸的密码子。(UUU对应Phe)后来用共聚核苷酸做模板,由模板中各种密码子可能出现的频率和氨基酸掺入多聚物的相对量,可推算出20氨基酸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但不能知道知道排列顺序。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来自于发现核苷酸三联体能与对应的氨酰-tRNA一起结合在核糖体上,由此可以直接用三核苷酸来确定其编码的氨基酸。另一方面,Khorana和他的同事用化学合成结合酶促反应,合成了含有各种二、三、四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聚核苷酸,以此做模板来找出各氨基酸的密码子。1966年全部64个密码子得到破译。【实验意义和贡献或者启发等】: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生物简单到只一个细胞,还是复杂到与人一样高等,他的遗传密码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切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