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学习过程感想
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师范二班徐娅
10091510214
最近应课堂要求,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之前一直觉得读这种理论性的书一定很枯燥乏味,但细细读了一点,发现很多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我大概能理解他所要强调的内容:真正的教育,取决于儿童身处其中的那些社会情况的实际需要,对儿童各种能力的激发。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
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除教育者的努力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为教育。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变成偶然性,独断性的。如果它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是的,对儿童的教育,不光是心理上的,还有社会上的,两者都不能缺,尤其对心理的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儿童心理的教育。 在此我想提及一下中国的教育。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便是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一味的看重升学率。也许我的看法过于片面,但是事实就是许多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对自己不断地提出要求,就为了能够使得社会需要他,家庭满意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免会活得很累,适得其反,没有将自己的潜力翻译成社会的对等物以服务于社会。反而导致许许多多令人悲惋叹息的结果。而这就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我们的开凿一条无阻碍的通道才可以不断地灌输知识。
另外,社会学方面也是同等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即儿童逐步学得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儿童最终是要成长为社会的一员的,他的能力也得符合社会的需要才可以在社会之中立足。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文中说到:“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这就是说教??不是世外桃源里的孤芳自赏,也不是象牙塔里的闭门造车,它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说明教育的个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社会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有机体。 杜威也非常强调教师对“改造社会”所起的作用,他认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的尊严”,教师“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是两门很大的学科。在教育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即: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感悟,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一个主要场所。学校不应当是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而应该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简化的社会生活。
对此,我表示极大的认同。现代教育不应把学校作为一种单一的,脱离社会而存在的机构,而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延伸,社会形态的雏形。在学校所学不应是为了将来的某些别的事而作准备,而应让所学成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生活在当下,再用之未来。
如此一说,许多我们平时对于学校的价值观就要发生彻底的改变。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加强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考试不过是用来检验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表明他在哪种场合最能起作用和最能接受帮助。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的这两个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是生长,完全顺其自然,行不言之教。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杜威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其二,杜威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