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河田园综合体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中茶网.PDF

曾家河田园综合体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中茶网.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曾家河田园综合体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中茶网

曾家河田园综合体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农业部农村经济政策研究专家刘年艳 当前,在全国,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新鲜事, 更是振兴新农村发展的大事,社会各界正在加快跟进。有理由相信, 在广大农村,创建田园综合体正在成为乡村投资建设的一大热潮,必 将成为推动我国传统乡村大变革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机 构,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畏难。认为一没有资源,二没 有资本,三不知道如何做,四不明了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全国田园综 合体的规划公司满天飞,听起来个个讲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总 担心重走过去过度开发的老路,存在盲目开发可能性,难以实现田园 综合体创建之初的美好愿望,成为农村“烂尾楼工程”,到头来,难 以收场。二是没有思路。普遍认为,田园综合体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新 趋势,听起来好听,但又不好操作,不知道从何入手,找不到实实在 在的抓手。 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田园综合体的创建,首先要提 高对田园综合体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历史地位的认识,确立田园综合体 是未来乡村发展新形态的战略地位。其次,田园综合体作为新的乡村 形态应该在新的层面上重构发展方式。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创新发展, 构建起未来乡村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关系,推动传统农村向未来乡村 发展转型,实现传统“三农”与向“新三农”的转型发展。第三,通 过创建特色小镇、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创新运行新机制、重新塑造 新型产业农民,以实现未来乡村的大发展。 湖南省澧县曾家河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区。笔者想以曾家河田园 综合体的创建为个案,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先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 些探索,以期为全国从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同志们提供帮助,也欢迎 共同研究以推进在全国又快又好地创建起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最 终达到实现“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乡村发展美好目标。 一、 曾家河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区 曾家河所在的涔南镇是一个传统集镇,也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县 城的一个比邻镇。位于澧阳平原腹地,水系发达,属于基本农田面积 覆盖较多地区。全镇总面积92.2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7万亩,其 中水田5.1万亩。最早,涔南乡成立于民国27年,1949年7月撤乡 并入四区管辖,1956 年6月成立涔南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撤乡 建社,1984年改社建乡。2015年,澧县乡镇区划调整,将原涔南乡 的全部行政区域与原澧东乡团结、民堰、新店、双林、清水、永长、 富溶、十里8个建制村,涔澹蓄洪区代管区合并,设立涔南镇。由此, 涔南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区域性产业要素聚集与服务 平台功能日益显现。社会服务与产业加快创新,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稻米产业是曾家河的主导产业。在曾家河所在的区域,水稻生产 组织方式呈现多样化,主体是小农户、也有成规模的水稻合作社,有 现代装备为基础的现代水稻生产,也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 水稻耕作。截止2016年,全镇30亩以上种粮大户近170户,种植面 积1.2万亩,全镇粮食生产面积8万亩,其中双季稻2.1万亩,一季 稻3万亩,再生稻近1万亩,粮食产量达4.2万亩。全镇有稻米深加 工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稻米产业链。 涔南镇位于津市、澧县县城周边,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好, 蔬菜产业发展较快。截止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黄家套农庄500亩设施 蔬菜、崔家岗村近100亩大棚蔬菜露地蔬菜、以及合力村、双林村水 生蔬菜为主体的蔬菜基地。 6500年前,这里创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城市-城头山、鸡叫城。 据考证,曾家河及其周边区域是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荆 楚文化、湖湘文化、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7千年前就有先民 在此繁衍生息。 澧阳平原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稻作文明已经成为这里进而影响 周边农耕文化的重要文化元素,推动着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形成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民风民俗,影响人们的繁衍与生息。千百年来, 勤劳的人们,利用丰富的稻米资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制造 出品种众多的产品,米皮、米线、肠粉、河粉、汤圆、寿司、粽子、 米米课、米团、糍粑、米豆腐、粉蒸肉、米茶、米糕、发糕、米饼、 爆米花、米花糖、大米饴糖、年糕、油炸糕、米血糕、云片糕、锅粑、 雪饼、鲜贝、炒米、米醋、米酒等,真的美不胜收。 曾家河所在区域村庄数量多,规模大,历史悠久。全镇呈现多元 村落特征。在涔南镇,有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至今还保留伊 斯兰教信教传统与生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