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

中华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风格多元的灿烂舞蹈文化,中国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令后世惊叹。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陶盆,就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先民对舞蹈这种艺术的热爱。这个时期舞蹈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广泛的群众性和浓烈的自娱性。      到了夏代,舞蹈艺术逐渐进入了表演领域,出现了专业的舞者。相传夏桀有女乐三万,他的审美标准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的舞蹈艺术已经发展到了豪华、壮丽、人数众多的大场面舞蹈。      商代出现了巫师所跳的“巫舞”。商是一个神权统治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舞蹈“巫舞”也是用来求神媚神、祈求平安,其舞蹈的艺术性完全被禁锢在政治范畴。      周是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并且民间舞蹈蓬勃兴起,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人们如痴如醉参加舞蹈活动的诗篇。周代民间舞蹈的兴起,打破了商代以来舞蹈完全为政治服务,仅仅用于求神祭祀的刻板局面,是中国古典舞艺术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更随着“女乐”遍及诸侯后宫的情势,出现了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舞蹈——长袖舞。从这个时代流传的一句名言“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可得知,以长袖为特征的舞蹈已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而“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则反映了当时舞蹈的另一特征——细腰。这种阴柔为主,飘逸轻盈,婉转柔和,长袖缭绕,细腰扭转的轻歌曼舞是对武力征服天下的一种补充、是人们在见惯血腥豪气场面之后心理上的反向追求。      统治长达400年的汉代,是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长袖舞仍然是宫廷以及民间最为流行的舞蹈。舞蹈形式也有多种:独舞、对舞、三人舞和多人舞,对舞中出现了男女对舞和男子对舞,这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形式,也使原本被女乐垄断的舞蹈形式变得有男性参与,改变了之前古典舞纯粹阴柔的状态,使舞蹈变得有阳刚之气,并且使其变得更加世俗化和社会化。据说汉高祖所宠幸的戚夫人,每年10月15日都在宫中歌舞祭袖。《西京杂记》中曾经记载:她“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这时的袖舞依然与细腰如孪生姐妹,即所谓“翘袖折腰”的总体风格。因此长袖细腰给人的感受依然是长袖飘飘、柔媚为主的。不过男子的博袖、小袖之舞在柔媚之外也增添了舞蹈的豪放和阳刚之气。这也正呈现出汉代乐舞刚柔并济、兼收并蓄、明朗开放的风格。      除袖舞之外,巾舞也是汉代盛行的着名舞蹈之一。因舞者手执巾舞而得名,表演者多为女性。她们所持之“巾”有长短之分,多用绸条制成。舞蹈时,表演者在巾下裹一木棍,带动绸条挥舞。山东安邱县的一方画像石上,有《巾舞》的典型形象:“一高髻细腰女子,下身穿分成4片的舞裙,其长及地,不见双足。裙叉开得极高,从腰部就开始分片……舞人手舞双巾,双巾在身体两旁转环飞舞,舞人上身略向后仰,头稍偏向一侧,双手抱在胸前,似是作曲线退步的绕巾动作,身段优美、姿态生动,表现出舞蹈美的韵律感。”      舞巾舞袖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大创造,巾袖的运用,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人体的表现力,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而画像构图也因巾袖缭绕而变得摇曳多姿。“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裙似飞燕,袖如回雪”、“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声而长歌”。由此可见,“巾袖”舞这种表现性很强的舞蹈类别,在汉代已发展成熟,并且影响深远,当今戏曲舞蹈中的“水袖”和古典舞身韵中的“红绸舞”一类,都是汉代巾袖舞的延续和演变。      魏晋时期,以舞袖为主要特征的《白纻舞》,从众多舞蹈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娱神祭祀兼表演的舞蹈。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这样描绘它的:“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双手白鹊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留波。”“质如轻云白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从诗人的描绘中可知,《白纻舞》是以舞袖为特征,舞姿轻盈、柔婉、流畅,所不同的是,舞者穿戴或挥舞的,是质如轻云的材料,而舞蹈的内容,是对爱情或思念之情的歌颂,而在动作技巧上对舞人的要求很高,体轻如风是其基本特色。“轻”字道出了这一时代人们对这一乐舞的基本审美要求。而要做到“体轻如风”,舞者须有相当的舞蹈表演功力,这从客观上推动了舞蹈的技巧化。这一精致的宫廷舞,结合着这个时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感叹,在短促的生命中对“人”的自我意识的观照,《白纻舞》之“轻躯徐起”“体轻如风”的飘摇感,营造出了一种“羽化登仙”的意境,使人们在乱世中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苦忧。袖舞在这一时期,借助《白纻舞》这一形式,传达出了魏晋这个错综纷乱的时代脱离尘世、飞天成仙的某种消极伤感的时代情绪,阴柔之气尤其浓重。      大唐盛世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篇章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